最近万圣节突然在网络上风靡,并且上海万圣节在短视频平台成为了一时的热搜。万圣节为何有如此魔力吸引如此多的人去参与,围观呢。为了解开我心中的疑惑,我去百度了一下。
在百度百科中我了解到万圣节的意义是:赞美秋天,祭祀亡魂,祈福平安。这对于现如今国内网络上的现象很明显不适用。所以我尝试着自己从人们对待它的看法,行为去解读“万圣节”。以下是我的浅显观点,其中或许会掺入我的个人色彩,如有冒犯,还请谅解。
上海在万圣节的这一段时间里出现了许多有关活动,参与的人员主要以年轻人为主。伴随着夜幕降临,闪烁的霓虹灯和盛装(妆)的人们陆续登场,在服装和妆容的掩盖下释放着属于他们的活力。但我发现人们更倾向于cosplay。有人曾在网络上戏说“cosplay就是你cos我上学,我出去玩两天。”(科普时间到)
但在这里的cosplay又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定义。我在这里理解为:人们穿着不同于日常的服装以便于更好的展现真实的自我,其中可能也掺有自己对所cos的角色的喜爱。“看似带上面具,实则摘下面具。”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2022年上海市人均GDP为17.99万元/人,但年轻人的收入与消费水平普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原因不只是一块面包卖价20元的物价。魔都吸引人,也劝退人。在这种高速行进的发展下,年轻人压力逐增会让他们普遍感到压抑和焦虑,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结束的第一年,万圣节迎势而现。因为有了黑夜,服装,妆造的层层掩护,人们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真实的内心得以缓释,得到勇气与周围的陌生人共享轻松愉悦的时光。
万圣节风靡的现象体现的不只有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精神状态,还体现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潜移默化。国外的节日不再被排斥,cos服等服装不在被说是奇装异服,追求热爱的行为不再被怀疑。国家走向世界,国人也尊重,包容了来自世界的文化差异。其实一切的爆红都有先兆:2023年上半年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漫展音乐节已经从细微处展现了当今人们的需求和状态。
但万圣节总是要结束的,万圣节结束后年轻人如何在闹市中寻找的属于自己的一心净土。这是一个问题,但那么难的疫情都过去了,河南的考生都能国庆放八天假了,除夕都准备不放假了,这点小case当代的青年们也一定能解决(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