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三个原本互相独立的片段组成,初稿分别完成于2017年4月份、5月份,内容都是跟青春流年岁月有关,发布时略有删改。年华渐行渐远,青春已然老去,好一似“自伤临晚镜,谁与惜流年”!
2017年4月2日
下午离开兰考,坐火车至开封,旋即再转火车回邓州。对面坐一学生情侣,俩人耳鬓厮磨,言笑晏晏,分外甜蜜。男孩儿言行敦厚,并无轻浮之相,听任女友拿捏,颇似时下所谓“暖男”。女孩儿浓眉大眼,左嘴角有一美人痣。伊人性情率真,语言稚趣,春容常在。男女分别是徐州、镇江人,俱系1995年人,徐州某高校大三学生,趁此清明假期,来郑州游玩。
眼前二人,不禁勾起昔日青涩回忆,有自己,有别人,有我们,有世界。大学毕业未及三年,一切宛如近在眼前,所憾已非昨日河山。所谓“岁月是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老男孩依旧,小女生不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悲情美,也许就是人生常态!
2017年5月13日
大三下学期,也即2013年暮春,那会儿是名副其实的穷学生,竟狠狠心网购了一个单肩手提挎包,而今已历四年。其间手拎肩挎,或穿梭校园,或东进济南,或西入荆汉,或南下楚天,或北上晋关,或淞沪流连,或苏杭忘返,或商都百遍,或转战颍川,或曲径幽园,或奔流清潭,或风雨相伴,或经暑历寒,或昂首世间,或忆苦思甜。
正如歌曲《你的背包》所唱,“背了好久还没烂,却已成为我身体的另一半。”所谓“衣不如新,人不如旧”,似轩主这般念故恋旧的性情中人,看这挎包,不是旧人,胜似旧人。记得几年前好像是布莱尔任英国首相时期,退休了一个红色公文包。从维多利亚时代一路走来,服役超过百年,经手多任首相,惯看世界变迁,静闻兴衰治乱。看来念旧不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承传,更是一种积淀。
相伴四年,磨损破烂,在所难免。至于磨损,正如《你的背包》所唱,“我的朋友,都说它旧得很好看”;至于破烂,总要“缝缝补补又三年”。上午拿出以备不时之需的针线盒,将挎包内衬掉线烂洞处悉心缝补。
从七八岁刚上小学起,就掌握了这门针线活。缝班级作业本、自制帆布书包、补修破袜烂衣……,随着年岁渐长,四海为家,搬迁频繁,对于寻常物什,抛、落、购、换,已是常态。用进废退,因此也就渐渐生疏了针线技艺。今日重拾,也不怕大家笑话。正所谓:奋动如椽笔,拈得绣花针。妙手绘锦绣,方寸有乾坤!
2017年5月18日
下班途经许昌学院,漫步校园,别情弥望。草坪上、林荫下、幽园里、曲径中、楼房前,随处可见身着学士服的大四学生拍摄毕业照。或“前者呼,后者应,往来不绝”,或三五结伴,或两两相携,夕阳映照下,竟勾起轩主对往昔的缅怀,对今朝的感慨。这落日余晖,是校园青春时光的最后一瞬;明天升起新日,又将在社会中刻划出怎样的岁月年轮!
“岁月是把杀猪刀”,减了曼妙,多了妖娆,少了浮躁,增了煎熬,沉了声调,平了心潮,没了怀抱,戴了面罩。虽然你我已不是“同学少年”,但求能够初心不改,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