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重述知识」
请大家问问度娘,写出“愿景”的含义,帮助理解愿景故事。
度娘说,愿景愿景,就是阿拉丁对神灯说:神灯神灯,请给我一个美丽的新娘子吧!
愿——愿望,许愿。
景——美景,景况。
阿拉丁,古时候的一枚大好青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盏神奇的灯。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基本上来说,心想事成。
在这个小故事里,阿拉丁的愿望是得到一个美丽的新娘子。他憧憬的画面,就是美丽动人的新娘子啦。然后,阿拉丁跟着她一起撒狗粮秀恩爱。
这是什么?
这是个人愿景。
个人愿景:是发自个人内心的,真正最关心的,一生最热切渴望达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特定的结果,一种期望的未来或意象。
当你为一个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心力的时候,它就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强大力量。有物质上的欲望;有个人的健康、自由、对自己诚实;还有对社会方面的贡献;对某领域知识的贡献等等,都是人们心中真正愿望的一部分。
个人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向或景象。它根植于个人的价值取向,得到个体的深度关切,具有感召人心的力量。
阿拉丁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向或景象——美丽动人的新娘子,然后,阿拉丁跟着她一起撒狗粮秀恩爱。
感召力——神灯受到了阿拉丁的感召,所以,帮他实现。
至于阿拉丁的价值取向,这里暂不做分析。
一般来说,个人愿景体系包括了以下部分内容:
◆自我形象: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假如你可以变成你向往的那种人,你会有哪些特征?
◆有形财产:你希望拥有哪些物质财产?希望拥有多大的数量?
◆家庭生活:在你的理想中,你的家庭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
◆个人健康:你对于你的健康、身材、运动以及其他和身体有关的事情,有什么期望?
◆人际关系:你希望和你的同事、家人、朋友以及其他人保持哪一种关系?
◆职业工作:你理想中的职业状况是什么样子?你希望你的努力可以发挥什么样的影响力?
◆个人优闲:在个人的学习、旅游、阅读或其他的活动领域中,你希望创造出什么样的成果?
当阿拉丁通过努力,并在神灯帮助下,慢慢完成一系列心愿后,开始组建阿拉丁集团,因为他开始有了小阿拉丁,小小阿拉丁,等等。这个时候,阿拉丁集团和神灯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阿拉丁集团是否可以每个人都有愿景,想干吗就干吗?不行。为什么呢?有一个渔夫与小金鱼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这说明愿景并不是你想干吗就能实现的,它有约束。所以,管理学家们研究发现:与阿拉丁的个人愿景与之相对应的“阿拉丁组织愿景”是指建立在组织员工共同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对组织发展的共同愿望。它表现为组织成员共同认可、接受并内化为自身追求的组织使命、任务、目标以及价值信念体系,能够产生众人一体的感觉,使组织孕育无限的生机和创造力。彼得•圣吉在阐述组织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的关系时说:“个人愿景的力量源自一个人对愿景的深度关切,而组织愿景的力量源自共同的关切。”“如果你、我只是在心中个别持有相同的愿景,但彼此却不曾真诚地分享过对方的愿景,这不算组织愿景。”“组织愿景是从个人愿景汇集而成,借着汇集个人愿景,组织愿景获得能量和培养行愿。”组织愿景是一个期望的未来景象和意象,是一种召唤及驱使人向前的使命,能不断扩展他们创造生命上真正内心所向往的能力。作为一个组织,一个人为单元的组织,建立一个组织成员的组织愿景,以这个共同的愿景感召全体组织成员,使之为这一愿景而奋斗,则是第四项修炼。个人愿景的力量来源于个人对愿景的深度关切和认同,而组织愿景的力量来源于组织成员对这个愿景的共同关切和认同。它是组织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象,它创造出了众人一体的感觉,使员工内心有一种归属感,有一种任务感。事业的使命感,并以这种感觉深植于组织中的全部活动之中,使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
那么,如何建立组织愿景呢? 组织是由个人集合而成,个人愿景可以激发个人的勇气,组织的规划也只能是通过个人规划和共同规划的尽量一致来激发群体的激情。所以建立共同规划的组织,必须持续不断地鼓励员工发展个人规划。而且建立的共同规划应与大部分的员工个人愿望方向一致。而且更上一层楼,不应与之相冲突。使共同规划成为员工自己的规划,将其包融在一个伟大的事业之中,这就是从个人愿望建立共同规划的修炼原则。(https://baike.so.com/doc/4888329-5106421.html)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由阿拉丁个人的愿景形成的阿拉丁集团的愿景,也就是整个神话故事的愿景是什么?——是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由此,我们大胆得出结论:"愿景"是一种由组织领导者与组织成员共同形成,具有引导与激励组织成员的未来情景的意象描绘,在不确定和不稳定的环境中,提出方向性的长程导向,把组织活动聚焦在一个核心焦点的目标状态上,使组织及其成员在面对混沌状态或结构惯性抗力过程中能有所坚持,持续依循的明确方向、步骤与路径前进;并且藉由愿景,有效培育与鼓舞组织内部所有成员提升职能,激发个人潜能,促使成员竭尽全力,增加组织生产力,达到顾客满意度的组织目标。因此,愿景受到领导者及组织成员的信念和价值观、组织的宗旨等影响,是一种对组织及个人未来发展预期达成未来意象的想法,它会引导或影响组织及其成员的行动和行为。企业愿景包括两部分:核心信仰(Core Ideology)、未来前景(Envisioned Future)。核心信仰包括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和核心使命(Core Purpose)。 它用以规定企 业的基本价值观和存在的原因,是企业长期不变的信条,如同把组织聚合起来的黏合剂,核心 信仰必须被组织成员共享,它的形成是企业自我认识的一个过 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最 基本和持久的信仰,是组织内成员的共识。未来前景是企业未来10-30年欲实现的宏大愿景目标及对它的鲜活描述。
学会把焦点放在全过程追求的目标上,而非仅放在次要的目标,这样的能力是“自我超越”的动力。人在做真正想做的事情时,就精神奕奕,并充满热忱。当遭受挫折的时候,会坚忍不拔,认为是自己份内该做的事,觉得很值得做,意愿很强大,效率也自然提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景,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对自己的愿景往往是模糊的,或者是误解的,这样就会造成行动的盲目。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关键并不是如何建立个人愿景,而是如何理清个人愿景。
因此,无论个人还是组织,理清自己的愿景都是至关重要的。怎么做?我们且为阿拉丁的愿景实现来提供一条康庄大道,这条路是这样的:造梦——画梦——寻梦。
1、造梦:想象实现愿景后的情景
(假如你得到了深深渴望获得的成果,那么——)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景,你怎样来形容它?
◆你的感觉如何?
◆这种感觉是不是你真正所想要的?
2、画梦:形容愿景
(想象你正在达成你一生最热切渴望达成的愿望,这些愿望会像什么样子?)
◆请你回顾在你学同时代、高中毕业时、大学毕业时、参加工作后以及现在的愿景,其中哪些愿景实现了,哪些没有实现,原因是什么?
◆这些愿望包括自我形象、有形的财产、感情生活、个人健康、人际关系、工作和个人优闲等。
3:寻梦:检验并弄清楚愿景
(分步检视你写下来的愿景所组成的清单和每个面向,从而找出最接近你内心深处的层面)
◆如果你现在就可以实现愿景,你会接受它吗?
◆假定你现在就实现了愿景,这愿景能为你带来什么?
◆你接受了它,你的感受又是怎样?
以上三步主要针对个人愿景的梳理。如果是组织愿景的话,请自行更换成带“组织”的前缀名词。
「A1,激活经验」
1、你听到过的大咖们关于公司的愿景故事,比如马云的,俞敏洪的,赵周的,挑一个你熟悉的。
追梦与造梦:俞敏洪的创富故事
那时候,我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出国留学,他们在国外刷盘子一天挣的钱多过了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所以我无论如何都想出去。我连续三年申请,才等来了一个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因为付不起高昂的学费,我没有去成。按照我当时的梦想,那永远去不成美国了,但是我现在远远超越了那个梦想。我的感受是,绝路的尽头或许就是希望的转角,当你发现梦想遥不可及的时候,你要把那些现在能够实现的事情做好,就做你能做的事情,也许不自觉之间原来的那个梦想也就实现了。我从来没有梦想过会站在美国名校的讲坛上,但后来真就站在哈佛、耶鲁的讲坛宣讲新东方的案例。
我看一部法国的电影短片《种树人》,这个片子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提名。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中年丧妻失子的牧羊人,在一片荒山中,每天种下100颗种子,坚持了40年,最终把把一片荒凉之地改造成了繁茂森林。
美国一个老人背诵拉丁文版的荷马史诗成名,去很多学校做演讲,使自己的身价暴增。所以,我认为人永远有自己发展的机会。无论何时,都要有一种热爱生命的冲动,对事物向往的冲动,去憧憬那些未曾实现的愿景,去欣赏那些没有欣赏过的风光,这是做事情成功的动力之源。
2、你所在公司的愿景故事。(如果没有,请略过。)
一切为了孩子,做有温度的教育
2008年,孩子3岁。我们想要给她最好的教育,她的人生,即将拉开序幕。这年,一群家有宝娃的奶爸奶妈,志同道合地走到了一起。他们开始了少儿习惯教育的研究,只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
人人都说:三岁看老七岁看小。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倍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幼儿时期的教育决定孩子长大的命运、谚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知老",说的就是孩子的早期培养对于其未来人生的意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高效的研发团队将着重于幼儿教育体系一系列软课题的研究、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幼儿教育相关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研究、幼儿教育管理及信息系统的研究,以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健康、自信地成长,让每一个家长称心、放心,让每一个家庭都幸福和谐,使中华民族兴旺、富强!
这一年,宾总的孩子5岁,郭总的孩子6岁,我的孩子3岁。这是一群致力于为中国而教的年轻父母,因为爱,他们起航。
3、你自己的愿景故事。(如果没有,请写一个;如果已经在前面写过,请对照今天的愿景故事的描述,尝试修改。当然如果没有需要修改的,也请略过。)
个人愿景: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我是05年通过人力师考试的。我们的老师叫朱淑倩。她给我的成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当时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在中国兴起还没有多长时间。大家对这个概念也是刚刚接触。朱淑倩老师讲课非常生动,而且她笑起来非常亲切,她总是用爱的鼓励来激励我们每一位学生,她的所有课程,我都坚持每周末早上从东莞转三趟车转到深圳书城参加学习。
那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勤奋的时光。我初初入行没有多久。从总助转型为人力资源经理,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但是朱淑倩老师的风格已经让我深深爱上了这个职业。朱淑倩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喜欢举案例、讲故事。有一次,在讲劳动关系的管理章节,对于如何处理员工冲突,朱淑倩老师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这个故事是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
南风和北风为了争论谁更强大而吵了起来。北风先说:“我们来比试比试吧。看到那个穿大衣的老先生了吗?谁让他更快地脱下大衣,谁就更强大。我先来。”
于是,北风朝着那老人呼呼地吹起风来。风越吹越大,最后大到像一场飓风。可老人随着风的变大,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了。
北风放弃了,他渐渐停了下来,气馁地看着南风。
这时,南风用温暖的微笑看着老人,暖风轻轻吹过,不久,老人就觉得热了,他脱掉了大衣。
南风对北风说道:“看到了吧,温暖和友善比暴力来得更强大。”
赞美有巨大的力量,是一种美德,往往比批评来得有效,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具有强大的激励性。
朱淑倩老师说:于是我想在人力资源工作中岂不是也一样的道理。多表扬,少批评。会不会更有效呢?有的人,和他人相处时,总能让他人感受到春暖花开和生机勃勃;有的人,和朋友交往时,总能使朋友享受到清风明月和岁月静好。这样的人,心中总是阳光的,身体总是调柔的,精神总是清明的,反应总是敏捷的,照应总是周全的,处事总是善巧的。这样的人,一定是舍弃了冲突和对抗,一定是心怀着宽阔和圆融。一个暖意融融的人,世界就可以托付给他。
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它对我后来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风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致力做一个有温度的人,也成为了我努力的方向和我的个人期望。
今天的内容来自第一章《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讲的6个故事》,在这一章,讲述了下面6种类型的故事。
1.“我是谁”的故事
2.“为什么我会在这里”的故事
3.“愿景”的故事
4“教学”的故事
5.“行动价值”的故事
6.“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在第三天,我说,我会将6类故事与后续章节的知识点交替进行。前几天的拆页我们已经学习了“我是谁”的故事,““为什么我会在这里”的故事”,“教学”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愿景”的故事。
拆页十
P24
好的梦想故事应该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从而克服当下的挫折和沮丧,振作起来。
一位跟我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曾跟我讲过一个非常好的梦想故事。
有个人来到一个建筑工地,那里有三个人正在工作,他先问第一个人:“你在干什么?”那人说:“我在砌砖啊。”他接着问第二个人:“你呢?”得到的回答是:“我在修一堵墙。”然后他又走到第三个人那里,问他:“你又在干什么呢?”那人正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千活,对他说:“我呀,我在修一座教堂。
倘若你想最大限度地影响别人,就应该给他们讲愿景故事,并使之成为他们心中的大教堂。在愿景故事里,你要把点点滴滴编织在一起,特别是那些艰难抗争和让人倍感沮丧的细节,这样才真实可信。
「I,重述知识」
请大家问问度娘,写出“愿景”的含义,帮助理解愿景故事。
「A1,激活经验」
1、你听到过的大咖们关于公司的愿景故事,比如马云的,俞敏洪的,赵周的,挑一个你熟悉的。
2、你所在公司的愿景故事。(如果没有,请略过。)
3、你自己的愿景故事。(如果没有,请写一个;如果已经在前面写过,请对照今天的愿景故事的描述,尝试修改。当然如果没有需要修改的,也请略过。)
补充阅读
来自第二章 何谓故事P46
假设,有一个生产规模庞大的制造部门。生产线上的产品要被淘汰,部门要在一年内转型生产一款全新的产品,人们都慌了。他们知道失业会是改组的一部分,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一生积累的专业知识化为乌有,而摆在眼前的是年复一年的尝试和“重新开始”。如果此时让他们再以加倍的劲头,加快结束他们一直喜欢的这份工作,没人会去做的。
一个中层领导决定改变人们的想法。
他设想了十个愿景故事,让这最后一搏变得有价值。刚开始时,他只是为了让自己头脑清醒一下,但是当他在一个更大的会议上分享这个故事时,这个故事就如一盏希望之灯,照亮了绝望和困感的人们。
他说,他知道公司砍掉了不止一条生产线,生产同类产品的其他几家工厂也要关门大吉了。他是这样看待这件事情的:那些即将关闭的工厂的工人,还在加紧工作,他们是在加速终结自己的工作。相比之下,我们的工厂还有前途,我们要生产新的产品。一个故事结束了,而另一个故事刚刚开始。他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的开始,这个开始可以解决印染部门的陈年旧疾;可以重新整顿工厂的结构,以便有足够的地方开设托儿所;可以采用新的程序控制系统。他的新故事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相同的事实,不同的背景。
这就足够了,他的新故事告诉他的团队,他们所面临的繁重的劳动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一且挫折和繁重的工作有了意义,工人就不会介意加班和更加辛苦的工作。事实上,他的故事影响了所有人,一些从来不曾努力工作的人,现在,反倒干得比别人都要多。听了这个故事,人们从三心二意变成了全心全意。
作者:李真71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80377a9b37e8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