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东西不够 时间有限 需要协调
互相依赖 看得见的看不见的
市场规律 成本结构 最大化
共计1979字|建议放松6分钟
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老师,在《经济学通史》中谈到,所有的经济现象也就是人的问题,而人主要受四个方面约束:
1.东西不够;
2.生命有限;
3.互相依赖;
4.需要协调。
正是由于这几种约束导致了种种人类现象和制度安排,这些现象中符合基本的方法论,也就是
1.经济规律普遍存在;
2.不是看过去,而是看未来;
3.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合理的比较和选择;
4.事与愿违的现象和规律。
1.
因此,谈到经济学中成本的概念,成本是放弃了最大的代价,很多情况下我们容易陷入误区,也就是忽略了最大的可能性的原则。
就像选择了卖茶叶蛋的人,就一定代表就是选择做程序员的收益为代价吗?当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来发现两种选择带来的收益的不同来衡量,但是又如何衡量是否他有可能就一定会成为程序员的可能性。
之前有报道北大或者各名校毕业生,选择回家买猪肉的事件,然后网上就一顿乱批,更多的也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放弃北大毕业好的就业机会的的成本,远远大于买猪肉的成本。
但是否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如果对于当事人来说,卖猪肉的幸福感高于按照正常逻辑就业的选择,那么我们又如何才能计算出到底哪种是更优的选择。
所以,从上面的两种情况来看,对于成本就是放弃最大代价,我想还需要两个补充条件。第一,可能性。我们不能说选择A,就一定是以放弃B、C、D为代价。如果对于他来说B、C、D根本就不具备成立的可能性,那么也就无法作为比较的对象。
第二,非物质。我们正常谈到成本,都是立刻想到的是金钱、消费等显性物质资料为对象,而忽略了隐性成本的概念。
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说,选择一种可能性带来的物质给予就一定大于另外一种选择,就比如幸福感、愉悦感、亲情爱情友情等等,也都是作为成本的衡量标准。
按照上面所说的经济学基本方法论,1.成本的概念不单单在服兵役情况下适用,在制药行业等领域也同样适用,可以看出经济学规律普遍使用。
2.对于成本来说,仅仅计算当下的货币成本支出是很多人的误区,而被忽视给自己带来便捷性和时间成本等综合未来因素更重要。
3.在计算成本的时候不单单要看到看得见的货币成本,更要看到看不见的其他成本,从而得出应该有的全部成本,避免在决策时候的以偏概全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
4.对于成本来说,常常因为中间商环节导致成本增加的观念,从而造成对于中间商赚差价的普遍攻击。但是为了简化流程去中间商化来降低成本的初心,往往会带来事与愿违的现象,导致货币成本有可能降低,但其他成本激增。
2.
所以,我们常常疑惑,为何科技产品价格逐渐降低,而药品价格却仍然居高不下。
我想,第一,市场化不彻底。从过去的时间来看,由于市场化的进程,从而导致电脑、手机、电视等科技产品制造商之间形成充分的竞争,以此逐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因此逐步降低了产品的价格。
而在药品行业,一方面由于关系每个人的健康,从而势必造成整个行业的严谨性和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市场化的竞争没有渗入源头,更多的是集中在下游各个药店之间。
第二,制药成本高。我们知道很多今天习以为常的药品,很大程度上是花费了无数人的时间和精力研制成,动辄几年几十年,从新研药的发明到逐步地推向市场,这个过程的时间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这也是导致制药价格高的原因之一。
第三,需求的更迭速度。当下的疾病种类越来越多,而很多最初可能经过很长的研究后,研发的药品再到适用已经过时,或者又出现了新的病种,所以这个需求整体上是不断变化的,从而注定造成稀缺性。所以有钱人有能力享受即时最新的服务,而没钱的人的医疗方式总体来说是滞后的。
3.
那么知道药品的价格高的原因,对于如何通过相应的经济学措施进行解决,我想,第一,市场化。可能很多人会说药品不同于其他电子产品或者日用品,一旦市场化将导致不可预见的隐患。
但是,为了防止市场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状,我们可以通过制定标准而不是制定门槛来限制竞争者的进入。也就是更多地提高过程和最后环节的监管力度,以及最终面向市场的法律惩罚强度,从而保证药品安全而不是“闭关锁国”。
第二,分层理论。我们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选择做一件事就会减少对于另外事情的投入。所以,针对一些高难的药品研制,更精锐的医学团队形成集中于此,集中火力消灭困难。而对于一些小的疾病,更多地是放权,也就是把精锐力量放在更重要的地方,而对于相对可以处理普通的医学难题则交给可以匹配的团队。
第三,奖励制度和医学氛围。关于奖励制度就不用多说,虽然对于研发类的人员来说,精神的享受远远大于物质的奖励,但是相应的后勤保障同样也必不可少。还有就是提高全民的医学素养,现在很多疾病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其他方面导致的,因此在这里下功夫也可以说是避免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