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铁去见朋友的时候,一位地铁的工作人员送了一位盲人上来,刚问了能否有人让个座,不及反应,旁座的人已经刷地站了起来,于是,盲人便坐在了我旁边。
当时只觉这位工作人员很好,为了送人上车坐稳,也不看身后车门已关上了。随即又听到他对着对讲机说明几号车厢有一位盲人,安排好了下一次换乘接人。待到到站换乘时,门一开果然已经有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在那侯着了。扶着盲人先生下了车,交给守候的人,道声别匆匆去赶朋友的约。因为知道,再下一次换乘,也会有工作人员帮忙,直到他顺利出站。
这是第一次见到地铁里如此贴心的接龙帮忙。不论他们是否受工作的要求,在实施服务时真诚的态度,无缝连接的细心都足以让人感动。记得曾经看过的一个小故事,大意是鲁国国君颁发法令奖励那些赎回受苦的国人之人。子路家里有钱,赎了人回来却并不去领奖励,自觉有功,哪知对老师孔子说起此事,却被批了一顿,盖其举动会让那些冲着奖励去赎人的人觉得不好意思,道德标准被无形拔高,能做到的人少了,受苦的反而是那些鲁国急需帮助的人,还不如法令鼓励下赎人拿奖励的做法。
比如这一次,若无工作人员接引,这位盲人要去换乘的几趟车都不远,我大抵会先同朋友说一声,然后帮他换到最后要去的地铁线上,多的也不会做,再远些可能就更会犹豫一下时间了。地铁里有很多心存善意的人,但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善意都被冷漠包装着,自愿帮忙的人数就会打一个很大的折扣。此外,人来人往,谁能保证在某个人需要帮助时恰好有那么个有时间也愿意伸出手的人呢?因而,路人做的再多,也只是杯水车薪,实在是不如地铁里工作人员的体系安排的。这并不是否认路人的善意,任何善意,不论小大,都值得感激,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在群众的零散善心外,有系统有序的帮助,从社会层面开来看,是让人倍觉温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