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我总是迷糊糊的。
因为搬家了,新家距离单位有些远,每天在路上要奔波2个小时,回到家要收拾新家以保持整洁,很快就睡眼惺忪,没有其他精力想别的事,做以前少不了的“功课”。
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慢慢地就会习惯这个地方的节奏和环境,哪怕它再怎么不好,但会给人以亲近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我们怀念的是那种心境而不是物质本身。
我以前没有在外面租房子住过,直到我来到了杭州,还选择了杭州最为繁荣的地段-武林,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是距离单位很近,希望早上能多睡一会。
走路上下班,每天听着广场钟声,睡觉睡到自然醒,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向西2公里,我可以看到人间天堂的西湖。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并没有常常得月。因为西湖的人很多,特别是双休日和节假日。
去的时候我总是走万年不变的路线,从湖滨路到利星广场,最后到达西湖音乐喷泉的聚集地。音乐响起的前的数十分钟,人声鼎沸,当盛宴开始时,欢呼齐发。这里还曾有我工作的影子,我拍过波光荡漾的湖水,和烟雨蒙蒙的湖景。
我见过西湖各种姿态。去年杭州遇罕见大雪,为了能拍到西湖的雪景,我在周末的清晨爬出被窝,和同事相约来到断桥,却发现我们慢了步伐。如果早到1个小时,景色是另一种惊艳的样子。后来我还是第一次冒着寒冷踏上灵峰拍雪中梅。
向北1公里是京杭大运河。那是一条写满沧桑,又满腹经纶的河流。站在桥上,往远处望我会一下子忘记痛苦。与西湖不同,这里人少,少到以为只有自己意识到它的美。它内敛,不矫情,载着货船不停地忙碌,不分白天黑夜。在夜里,哪怕路灯没有照亮脸庞,但它的流水声从未止息。
大美永远属于我们,而小美却只有自己品味。在这里生活2年光景,我每天重复看着同样的景色,甚至总是听着不变的话语,那条路上已经布满了我无数个脚印,那里的门店都被我牢记在心。
穿过一条老小区的巷子,有一家菜市场。那里菜农的面孔我已认出一半。有位胖阿姨总是跟我热心打招呼,在她那里买过的菜最多。还有一位老实的阿姨的菜我最喜欢买,毛豆、菠菜、黄瓜,她虽然喜欢“推销”,但是她不会狠心宰我。有一次,我顺了她的推销,买了一个大半西瓜,结果当晚吃到肚子要撑破。第二天,我埋怨她,西瓜太多了,差点没吃完,她听了张大着嘴巴哈哈笑。在水果摊,两位阿姨早已认识我,每次都要问“下班了啊。”“出去玩了吗?”到现在,我还是觉得他们卖的水果物美价平。
休息日我还喜欢去附近的盲人按摩店享受一下。老板是个40多岁的女人,她虽然不善言辞,但是每次见到我都很热情。那里的按摩师傅换了三批了,有残疾的, 也有健全的,他们共同点是来自河南或是山东,性格朴实。
最难忘的是一位王师傅,他手艺精湛,还很爱学习。尽管双眼失明,但他还常常使用手机、电脑“看”书。他曾经自己独自打的来到省图书馆,说要借古籍。可惜外地人要交押金,他想想还是走了。他不服输,热爱生活,让我想起了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他说,在他双眼还未完全失明前他到处旅行,走到大街小巷,还告诉我福建那里的沙县小吃隔着街的味道都不一样……
生活在一个地方,就像爱一个人,时多,情深,怎么会因为它的单调而厌烦呢?
我走的时候,没有多看它几眼,倒是早就想写点什么纪念一下它。搬走的第二天晚上,我独自来到熟悉的街道,逛了逛新开的书吧,突然发现,这个地方原来这么可爱,突然觉得好舍不得。
一起纪念我们年轻打拼时都曾拥有过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