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市场就像一个梦幻之地。一整天,这里都是霓虹灯辉映,一排排五光十色的商品货物架以一种令人难以抵挡的诱惑,邀请前来的人进入这里的梦幻空间。
上世纪50年代,金斯堡甚至幻想和他的精神导师、榜样——惠特曼一起在超级市场里来一场奥德赛式的冒险。
多美的鲜桃,明暗交加多么诱人!整家整户在晚上逛市场!走廊挤满了丈夫们!妻子们在鳄梨堆前挑选,孩子们对着番茄不转眼!——而你,加西亚·洛尔迦,你站在西瓜堆旁边寻思什么?
只是很快,在现代商业文明的轰隆声中,梦醒了。超级市场这个梦幻之地,不属于“没有子女,孤独年迈的穷文人”惠特曼,也不属于曾在流浪者中唱民谣的洛尔迦。
就像金斯堡对惠特曼的发问,“我们要到哪儿去,沃尔特·惠特曼?一个小时后商店就要关门。你的胡子今夜可指向何方?”
西西也向这些过往的诗人们抛出同样的问题,“离开超级市场后,你们会上哪儿去?”
旺角、中环或者铜锣湾,都是香港的繁华地段,矗立着数不尽的金融中心、高级购物商业区,穿梭着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即使是这样人流密集的地段,“千万个水果从高楼掷下/没有一个会击中读诗的人。”
不同于金斯伯格诗中,面对物质文明侵袭而来产生的幻灭、无所归宿之感,读西西的诗,常有读童话般的愉悦,她用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收尾,诗中也添了些轻松诙谐的喜剧效果。
显然,消费文化在侵占或满足我们的生活之际,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当世俗欲望占据一切,每个人为此奔波忙碌于城市街头,因生活费尽心力时,很难再有空闲的时间去发现多余的诗意。
然而,就像电影《死亡诗社》里的台词:“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生活总是烦琐,充满永恒的困惑。当一地鸡毛成为无可避免的日常,仍保留着初心去安放诗意和温暖,便显得弥足珍贵。
假如有一家水果厂商做广告宣传,将千万个模拟的水果从高楼掷下,不知此刻的你,会不会就是那个被击中的读诗的人呢?
摘自为你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