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书上看到了一个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叫“五问法(5Why)”。它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顾名思义,就是用连续五个(或者更多个)“为什么”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底帮助自己(或租金别人)深入反思问题根源,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五问法”,源自一本精益生产的书。这本书在制造业鼎鼎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书名叫作《丰田生产方式》。作者大野耐一,被称为丰田生产方式之父。
在那本《丰田生产方式》 一书中,列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
一台机器不转动了,你就要问:
“为什么机器停了?”
“因为超负荷,保险丝断了。”
“为什么超负荷了呢?”
“因为轴承部分的润滑不够。”
“为什么润滑不够?”
“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
“为什么吸不上油来呢?”
“因为有泵轴磨损松动了。”
“为什么磨损了呢?”
“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
经过反复追问“为什么”,就会发现,机器需要安装过滤器。
如果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换上保险丝或者换上油泵轴就了事了,那么,几个月之后机器还是会发生同样的故障。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那些成长速度快的人,都特别善于反思,拥有遇到问题能够一眼望穿问题本质的能力。在经典电影《教父》里,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确实如此!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曾和一位名校的硕士共事,他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别人在面对问题时能快速透过层层迷雾直指本质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是我无法企及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找到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东奔西走、翻山越岭,走了好多的弯路,做了很多的无用功,兜兜转转、踉踉跄跄,疲惫不堪,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找到人生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接下来,就分享几个“五问法”的实例;
1. 经理用“五问法”追问下属。
“为什么那件事情还没有做完?”
“因为很多分店都不能及时交数据,我催了好几次都没用。”
“为什么分店的数据不能及时提交?”
“因为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比较麻烦吧。”
“为什么他们处理数据这么麻烦?”
“因为平时都没注意,所以在报表的时候要追溯处理一个季度的数据。”
“为什么他们平时不处理数据?”
“因为我们没要求日常记录追踪数据。”
“为什么我们不要求日常记录追踪数据?”
“因为现在的周报表还在沿用千年的格式。”
问题的核心是:修改每周工作报表的格式,要求分店每周都整理并填写相关数据。
2. 旁人用 “五问法”追问婆媳矛盾
“为什么和婆婆闹矛盾?”
“因为孩子发烧我要带孩子去医院,她说我没事找事。她还说我吃菜把葱蒜挑出来是没给孩子做好榜样!”
“为什么她要指着你?”
“因为她就是这么强势呀,什么都得按照她的意思来。”
“为什么比逊要按照她 的意思来?”
“因为她觉得自己更有经验、更有资格、更应该说了算呗。”
“为什么她觉得应该自己说了算?”
“因为他认为自己才是这个家的家长。”
“为什么她能这么想?”
“因为我老公从来没有正面跟他妈谈过:‘这是我们的家,我们感谢您来帮忙,但是毕竟这是我们的加,应该我和我妻子做主。’”
“为什么你老公没有跟老妈谈过这些?”
“因为他觉着没法跟亲妈开口。”
“为什么老公觉着没法开口呢?”
…
问题的核心是: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婆媳矛盾,而在于一家人对家庭顺序没有达成一致的认知。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丈夫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