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并不都是美好的,却总是寓意深长。美好的童话是人们逃离现实世界的入口,而悲剧性的结尾则是作者宣泄对世俗不满的出口。王尔德的童话即是如此,他通过创造一个又一个离奇、华丽、又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童话故事来表达自己对爱情对美的追求和感受,但其中悲剧式的结尾又引人深思,这在《夜莺与玫瑰》这一本童话集中有着具体的表现。
这本童话集以其中的一篇《夜莺与玫瑰》为命名,共收录了王尔德的9篇童话故事,其中内容涵盖了爱情、友谊、亲情、自我、物质与权力等多个方面,主要探讨了对理想的追求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作者通过反复的叙事方式来体现主人公追寻过程的繁琐与艰辛,最后却被迫遭受了世俗意义上的失败,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美好是转瞬即逝的,毁灭是永恒,这强烈的对比映照了理想的美丽和现实的丑陋。但是毁灭之中又生出了新的希望,这淡淡重燃的希望之光不是来自故事中逝去的主角,而是来自王尔德留给读者的想象与思考。
比如说在《星童》中,樵夫的善却孕育出了星童的恶,星童自食其果的恶又使他悔过向善,星童的善又孕育出下代君王的恶。这种周而复始的善恶轮回是否也预示着人性之美的熄灭与重燃呢?虽然故事中没有明确指出,但是回环往复的叙事和戛然而止的留白给了我充分的想象空间,让我相信月有阴晴圆缺,事有旦夕祸福,光亦有明灭延绵。
可能因为同性恋身份让王尔德在现实生活中饱尝爱情的痛苦和生活的辛酸,所以在他有关爱情的童话里,有对纯粹爱情的追求,也有根本不懂爱的冷漠,有理想爱情的美好,也有现实物欲的丑陋。就如《夜莺与玫瑰》中,夜莺为了给青年学生寻得玫瑰而付出生命的爱是无私的,而女孩因物质而拒绝玫瑰和青年被拒绝后的恼羞成怒则体现出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是浅薄的。
“爱是自由意志的沉沦”,无论是夜莺对青年学生的爱,还是渔夫对小美人鱼的爱,都体现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而他们为爱献身的死亡又是诗意的,富有浪漫色彩,这体现了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追求。即使不同种族,即使身处困境,也不能磨灭有情者对爱的孜孜以求。
而童话中面对困境的失望与期盼可能正是王尔德现实中心境的投射,他曾因天才获得盛名,也因道德上的有伤风化罪被投入监狱,出狱后在穷困中死去。他也曾摇摆于物质与精神之间,也曾既沉溺于感官享乐,也追求纯粹爱情,结局也如童话角色一般悲剧式死亡。但即使如此,他对纯粹的美的追求依旧未变,正如他的经典语录所说: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