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读完书都想写些感想,最近在读季羡林先生的《心安即是归处》,读完后有种无力着笔的感觉。这是季老先生晚年写的一些文章,读书的时候,感觉像一位老爷爷在坐你边上,碎碎叨叨地和你唠着他关于社会、关于人、关于文学等的想法,还夹着一些前尘往事的回忆。每篇文章都不长,文字也显得特别安静。总感觉自已的境界与季老先生差了许多,不敢发表自已的看法,也无从开口。读书的过程,感觉老先生有些话说得特别好,挺入心坎的,作了摘录,如下: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在内;第三个,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作一个哲学命题来计论,徒托空谈,无补实际。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责任感,都是空谈。
你们可能一个生在天南,一个生在海北,中间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偶然的机遇,有的机遇简直是间不容发,稍纵即逝,可终究没有错过,你们到底走到一起来了。
《唐书》记载,张公艺九世同居,唐高宗问他睦族之道,公艺提笔写了一百多外”忍“字递给皇帝。
岂此于此,相期以茶。
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已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
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光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一路走了过来。
我曾问过自已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让我下一辈子还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走的这一条路?经过一些思虑,我的回答是:还要走这一条路。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让我的脸皮厚一点,让我的心黑一点,让我考虑自已的利益多一点,让我自知之明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