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在莘茹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来一些情景演练啦,与其说是演练,我更应该说这是我把自己下沉,把自己沉下来,用心去感受,然后把文字演绎出来,让听众通过我的声音看到画面。
老师先是给我们一些情景短句,只要想象那个场景,然后带情绪把台词演出来,通过简单的几个句子,我明白了我所表演的角色需要生活中观察和积累素材,比如,经常去菜市场的人都是哪个年龄段的,每类角色可能会有的表现,思考每一类型的人他们是不是会有共性,以及他们的心情/神态/和动作如何。
名篇朗诵,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仍然是共情问题,比如,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因为这是具象化的文章,来源于生活的人生感悟,通过角色带入,我就是史铁生,我的妈妈就是文章里的母亲,那么,这样再来看这篇文章就会很有感触,情绪会自动到位,读的过程当中感情就会情不自禁的流露出来,节奏也就会很好把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句子有的词语并不需要重读,因为那个场景下这只是一笔带过就行,真正重要的是那些文章里带引号的话,那是角色的原话,朗读的时候需要角色演绎。还有一些比如悲伤惆怅,年迈病重,某些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同样都需要角色带入和家重感情。另外,并不是所有发泄情绪的句子都需要大声,不是所有悲伤都需要大哭,而应该是用身体发声,虚实结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类的文章,朗读之前必须要进行背景调查和文章主旨,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越详细越好,如果有必要,需要查阅一些对这首诗的一些解析资料,这样有助于定下诵读的感情基调。
《小羊找朋友》这类角色比较多的文章,首先先明白听众是哪个类型的,定一个合适的感情基调和用适宜的声线,如果是不同的角色,需要变声去演绎与之匹配的感觉,让听众觉得,是的,这个人物用这个声音并不冲突,演绎过程中,语速/情绪需要随着内容的 变化而变化,尽量做到有画面感。
总结一下,还是那句话,没有技巧的声音就是最好的声音,可是确实有需要技巧的,改学还是得学。艺术高于生活却来源于生活,平时的生活观察和感悟对于自我素材库的积累很有必要。背调,感情基调,情绪,语速,呼吸,神态,口型,口腔里的发声位置,以及角色演绎需要用到的道具必不可少。再有就是普通话得过关,达到标准更好,会方言的也可以搞一些创新。
好了,这周就是这样,期待下周,最后,给自己打气,我要坚持住,坚持每天进步一点,不求快,但求稳,加油!你也一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