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思维收获不少,在最重要进步中若只挑出一件,那一定是——“彻底戒除抱怨”这个想法。
把这个思维的种子播进脑中前后的差别,就好像先前在一间幽冷的小屋子里长久地呆着,某天有人从屋外敲了敲窗户,你循声试着打开了,瞬间如此温暖舒适的阳光带来了从未有过的体验,紧接着你选择打开那扇门走出来,并决定将长久地在阳光下漫步你以后的人生。
虽是夸张了些,但若把这良好的作用,放进更长的生命维度中来计算,仅仅得知通过它所能节省下的时间,就不禁要感激涕零。这个观点,在跟随李笑来学习的第十五周开启,到如今两月有余,我微不足道的生活结结实实地受益于这个概念的灌溉。
对于“抱怨”,不仅“戒除”,而且“彻底戒除”。这个超级福利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好处先不表,光是想后果就够心惊。时不时我努力回想,自己放肆抱怨的状态,真是有够可怜。当开始抱怨,尤其开始向别人抱怨时,你就会全身心进入一种“受害者”的角色扮演中难以自拔:费尽心机找到所有能够用来解释困境的借口——这谁谁影响我了,那谁谁做法不公,还有谁谁没水平帮不上忙…用力想象自己是个多么可怜的家伙…最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变成常常冒出的安慰剂。
然而,这样做.....
真、的、一、点、用、都、没、有!
我还真的没见到,通过抱怨最终解决了问题的情况。或者,当下貌似转移了、掩盖了,但是不多久之后问题一定会再次反扑回来,往往还是以更加棘手的面目。
心生疑窦,没用的事情,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乐此不疲呢?因为相比花精力去解决问题,简单呗。指点江山,哭诉一番,这事儿仿佛就与我无关,甚至不存在。抱怨和懒惰一样,是最不花费精力的负面本能反应。
不仅对于正在抱怨且没能解决的问题无益,关键是,这样久了之后,你就…真信了。也许本没那么惨,结果一番抱怨,越想越觉得对,没错!事实就是——“总有刁民想害朕”。从此思维惯性,一心只在外界找借口,来为自己免罪的。
脑后冒寒意....还好,这些是不用回去的从前了。
反观。
当你把“不抱怨”,准确滴说,“不需要抱怨”,这行代码输入你大脑运行时,它会慢慢起作用。在你将要抱怨的关口,“咯噔”一个电脑弹窗提示你:你真打算这么做么?这可一点好处也没有呀。哦,好,那我想想我该做什么罢....
对,不止于不抱怨,更有之后实打实想办法,做事情的下一步和下几步。等问题解决了,这时再回头看,就真应了那句话,“如释重负”,“云淡风轻”,且听我嘻嘻哈哈吹牛逼吧。反复几次,多体验过这样的过程后,你将进一步把“不需要抱怨,直接开干吧”这个念头打磨切削,楔入大脑皮层。
从此,不抱怨也会上瘾。
在我,很奇怪地应验了,对你,也可以这么简单。
能解决就直接去做吧,时间长或短,定了计划去做事,绝对秒杀抱怨这个行为;而解决不了的,就先忍着咯。前者是能力,后者叫韧性。
为什么要忍呢?因为一些问题一时间真改变不了,可能是你的家庭成长环境,可能是暂时无法抽身的工作,可能是不满意的自己等等。不少人(包括我)夜阑卧听之时,总有火急火燎想要打碎旧世界,不顾一切追逐“美好新世界”的强烈冲动。然,这般“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总有梦醒时分。现状是我们长期选择的结果,势必也得花不短的时间去改变。
做和忍,这两样,都比抱怨强太多。
话再说回来,戒除长久的思维惯性并保持是不易的,尤其刚开始。有时疲累一天,状态不佳,确实很难还保持足够的警惕心,让自己远离抱怨。和懒惰一样,他们都是太简单易行的本能冲动,教人难以割舍。也有时,你就是想任性滴抱怨一会儿,也无妨,限制你影响的范围,同时脑中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我知道自己在抱怨,但那只是一时发泄。别忘了我们最终要成为的,是慢慢习惯不抱怨后,自然地达到 “彻底” “戒除” “抱怨” 境界的那类人。
来,试试吧,做一个不抱怨成瘾的人。
Ps:观察朋友中,谁是爱抱怨的人,而哪些从不或较少抱怨。这会成为我(你也可以)选择交往朋友的一个简单却固执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