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座的各位00后都有遇到各种被家长吹嘘的经历
“你好好读书将来去哈佛当博士”
“爸妈没本事,以后指望你了”
“我们市的中学不好,你高中去国外吧”
这种话一听到就心烦,家长不断的把自己没完成的梦想寄托于自己身上,让我们心里引发出一种“以后全靠我的思想”
这种想法与思考起源于儒家思的“孝”,大家看看孔子做过的文章都会关于家庭,因为这是根本。这种观念起源于初代的农业社会,农业社会需要有群体文化和家庭文化的支持才能完整运营。
大家在这个阶段总喜欢装成熟,或是特立独行。因为我们开始逐渐独立和轻视群体。儒家的思想中认为大家的行为应该统一一致,因为一旦个体的行为产生了偏差就会导致整个体系的崩塌。但大部分稍成年人就会开始埋没于群体,因为这样自己就不用承担事故的责任。
我们把不想或不能符合群体的思想称之为孤独。不知道大家有么有这样一种经历,就是你想一个人静静时,总有那么几个人像苍蝇一样在你旁边逼逼赖赖。我个人在学校里与同学打架,总有几个黏人精抱着你。而那几个人有偏偏是班级里最胖的,这个时候你的怒火一下子伴随着他人的口臭逐渐增长,这是一种很烦的事。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人是出于好意。
还记得一次我在学校里穿了件自己的衣服,刚到班级准备坐下来时,一个人劈头盖脸的就直接说:“你干嘛不穿校服,特立独行很了不起啊”老师也走过来帮腔“听到没有”我当时直接蒙了,为什么穿件自己的衣服也不行?
我也是在那个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社会缺少多元文化的教育,这就是群体文化留下的烂摊子。而这并不是说群体文化不好,是因为农业社会需要群体文化做根基,然而一旦有一个人特立独行,其余人就会纷纷效仿。
列如:小明今天穿了一件背带裤加白衬衫,又梳了一个中分头。同学们觉得这样很酷。于是,第二天大家全部打扮的花枝招展,校长很是生气,于是第三天班主任把小明叫到办公室训了一顿。小明很是委屈……
我们从上面的故事知道,我们大家都只知道解决这件事情的源头而无人问津过程,这就是群体文化的标配。
因为害怕所以反对,作为特例独行的你是否又有这样的经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