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有时像烦人的邻居,总会时不时来家里串个门儿,而且还总要留下点什么:愁思、惆怅、慨叹、无聊……
人似乎一出生就开始对抗“孤独”了,小时候特别依恋妈妈、希望有伙伴,长大后突然发现——依然孤独,既便有了爱人、有了孩子……
有人拒绝孤独,选择和人扎堆,穷侃神聊,貌似热闹有伴,人走茶凉后还得接纳孤独。有人害怕孤独,视孤独为洪水猛兽,恨不能除之而后快,往往是这波儿走了那波儿袭卷而来……与其拒绝、害怕,不如欣然接受,和孤独搞好关系,最好发展为“情人”,在孤独中让内心升华!
既然“贫贱是耐久之交,处得它好,它益你反深”,那么也可以说,孤独最是有情有义,与它相处的好,它不会薄待你,至少不会背叛你,就这一品质,是很多情人都不具备的。
它是忠诚的,当你对它也以诚相待时,它会幻化成蓝色典雅的幽灵,擦拭你焦躁惶恐的心,让心灵上的污浊之气一点点在圣洁的氤氲之气中消散,并为你播撒优雅高贵的种子,让它们为你保驾护航。它是笃信的,当你熟悉它后,它会悉心地开凿你的七窍玲珑心,让心灵隽秀丰盈,能品评的到生命些微的变化,并生发出无数华美的构想……
作家余华说:“孤独就是篱笆。有了篱笆才有自己的园地”。孤独之篱,可围住一方心田,任天上风云变幻,地上兽蚁虫蛇,只会安静地耕自己的地、种自己的苗,静等园里花红柳树,树影婆娑……最会享受孤独并发现其妙处的人是梭罗,他在《瓦尔登湖》看虫蚁吵架,白桦树的叶子枕着风缓缓而落,茅草屋的边上长出了嫩草芽;听风如何与麦秸干纠缠、溪水边多了两只蛙鸣、百灵鸟卖弄歌喉……“我们生活得太拥挤,互相干扰、彼此牵绊,因此我想,彼此已缺乏敬意了。当然,所有重要而热忱的聚会,次数少一点也够了……”他发现,与人相聚过多,会彼此牵绊,并失去相互的敬意,由此导致相互轻慢,谁都不把谁当回事。所以,没事少扎堆,坏处极多!
领略孤独的妙处,竟是因为生病。记得八岁那年,脚受伤了,全家人都忙去了,我静静地坐在窗边,看外面下起了雨,雨点开始像盲人的步子,东敲一声,西撞一下,零乱不堪,倏而雨点就急如鼓点了,仿佛还自带节奏,敲在瓦棱上声音脆而短促、滴在瓦盆里声音闷而厚重、撞在石头上声音自带钢音,还有树叶上、花瓣上、蜘蛛网上、水泥板上……全都不一样,高、低、快、缓、起伏有序、张弛有度,好听极了!趴在窗户上,雨打湿了树的头、树瑟瑟缩缩地老像憋着一个响亮的喷嚏;雨洗干净了老瓦缸的裤角,它变得可精神了,像个老干部;雨像给天地间穿缀起了门帘,铺天盖地的……就是那次,我感觉到了一个人独处时的静谧美好与奇妙!
从那以后,我爱上了孤独,灯火暖味地呼唤,我能感受到它的炽热,很愿意圈入它怀中,发千古之幽思,既可与世外高人神侃云游,亦可穿越时空与俊男美女相聚唐朝,有时还有花香雨露沁入心扉……
最能抵抗孤独的就是奏响曼妙的心灵之弦,拒俗尘纷挠于千里之外,谢绝案读之劳形、丝竹之乱耳,安安静静地享受与“孤独”的柔情蜜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