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营销中,因素越少,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越少,对人的想象力要求越高,即接收成本越高,效果越不好把控。就分工而言,感官营销可分为三部分工作,一是投放渠道选择,二是营销观点设计,三是广告创意设计。投放渠道选择关乎对目标群体的日常作息行为的把握,营销观点设计关乎对目标群体的思维习惯的把握,广告创意设计关乎对人性的把握。因此,对于投放渠道选择而言,最重要的是深入目标群体的生活当中,作为他们的一员了解他们日常会接触到的事物,这与当下的技术有相当大的关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得非常快;对于营销观点的设计而言,最重要的是洞察目标客户群体当下的价值观,这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得相对较慢;对于广告创意的设计而言,除了要洞察目标客户群体当下的价值观以外,还要了解这个群体的文化,这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在三者之中最慢。营销的核心即是体验式营销,所谓体验式营销,就是颠覆先买后用的顺序,在买之前给别人使用的体验。
1)无形媒介只与人类的身体结构有关,当科技达到一定程度后,人类的感受器官感受到的单因素感受就会达到饱和,比如乔布斯提出的视网膜屏幕技术。因此在硬件技术层面,极限就是让人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越靠近这一境界,给人带来的感受越真实、越震撼,效果也越好;在文化技术层面,极限就是让人产生理所应当的感觉,越靠近这一境界,越容易让人接受你想要表达的观点,或者说这个观点就是他自然而然形成的。因此营销人员需要做的即是,用资金成本范围内最好的技术,设计最深入人心的广告形象,前者交给科学家和应用学家,后者靠自己,向社会学家学习,向艺术家学习,同时,要深入市场向群众学习。
2)有形媒介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的变迁,不断生长,发展的趋势是颗粒化程度越来越高,系统深度越来越大,系统和平台的营销效果逐渐下降,营销投放的效益逐渐过度到内容本身上。就广告形式而言,出现效果越平缓的广告对于消费者来说体验越好,即融合式广告(如软广、广告场景剧)效果好于贴片式广告,贴片式广告效果又好于弹出式广告,同时,融合式、贴片式和弹窗式的区分界限并非一成不变,区分点在于受众对信息接收的突兀程度;就广告位置而言,越靠近内容的广告效果越好,即内容运营商(如节目团队)的广告效果好于平台运营商(如爱奇艺),平台运营商的效果好于系统运营商(如小米电视系统);就广告内容而言,与投放内容题材相关度越高,内容结合越紧密的广告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