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更新的套路
更新缓存的Design Pattern有四种:Cache aside,Read through,Write through,Write behind caching
Cache Aside Pattern
这是最常用最常用的pattern了,其具体逻辑如下:
失效:应用程序先从cache取数据,没有得到,则从数据库中取数据,成功后,放到缓存中
命中:应用程序从cache中取数据,取到后返回
更新:先把数据存到数据库中,成功后,再让缓存失效
Read/Write Through Pattern
在上面的Cache Aside套路中,我们的应用代码需要维护两个数据存储,一个是缓存,一个是数据库。所以,应用程序比较啰嗦。而Read/Write Through套路是把更新数据库的操作由缓存自己代理了,所以,对于应用层来说,就简单得多了。可以理解为,应用认为后端就是在一个单一的存储,而存储自己维护自己的cache
Read Through
Read Through套路就是在查询操作中更新缓存,也就是说,当缓存失效的时候(过期或LRU换出),Cache Aside是由调用方负责把数据加载入缓存,而Read Through则用缓存服务自己来加载,从而对应用方是透明的。
Write Through
Write Throygh套路和Read Through相仿,不过是在更新数据时发生,当有数据更新的时候,如果没有命中缓存,直接更新数据库,然后返回。如果命中了缓存,则更新缓存,然后再由Cache自己更新数据库(这是一个同步操作 )
Write Behind Caching Pattern
Write Behind又叫Write Back。一些了解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同学对write back应该非常熟悉,这不就是linux文件系统的Page Cache的算法吗?Write Back套路,一句话就是,在更新数据的时候,只更新缓存,不更新数据库,而我们的缓存会异步地批量更新缓存库。这个设计的好处就是让数据的IO操作飞快无比(因为直接操作内存吗),因为异步,write backg还可以额合并对同一个数据的多次操作,所以性能的提高是相当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