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过一本听书,一个印度裔美国盲人心理学家的《选择》。书中提到相比于如何选择,人们更在意“有得选”;即如果人们发现没得选,是更为痛苦的,比如虽然一个公司的一把手通常面临更大的压力,但他们因为总能支配更多的资源做出更多的可能选项,因此会比二把手的状态更好——二把手通常只能执行一把手的决策,反而没得选。
这个“有得选”,就是感性脑所支配的选择欲;而实际做出选择的过程,则由理性脑来做出分析和决策。
纠结
纠结,那就是至少有得选。用理性的思考,找到选项之间的差异,对于决策人和相关者的多个方面的影响或者机遇,选择最优的选项。记住,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选项,只有在特定情况下的最优选项,也就是所谓的区域最优解。
笃定
我理解笃定,就是完成选择之后的最应该有的状态。笃定不是还没有对选项做出理性判断的时候的押宝,而是经过理性判断,完成选择之后,无论后来会面临这次选择带来的各种事项处理,以及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项,都能够摆正心态,一件件从容应对。
例子?
我自己过往的经验,会在作出选择之前,在理性分析之前,也听取周围人的意见和建议,都纳入到我最后做选择的判断框架之内。这个过程中,大概率有的人会向左,有的人会向右。于是我又会具体分析他们的出发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这和他们的成长环境或者立场有哪些关系。然后把这些思考的内容同样纳入判断框架之内。
比如:我想离开当前的工作环境。有人会选择支持,因为他在几年前的“纵身一跃”,后来自己证明是正确的;有的人会选择谨慎,因为他对于整个就业大环境的判断会偏悲观,一段时间内的苟活不一定是坏事,可以选择再观望一段时间的同时,继续同步探索可能性;也有的人会直言,当下离开这个工作环境,而去勇敢尝试的那个方向他不会看好,因为不符合他认定的更好的商业模式(即使不用去验证MVP,能不能赚到钱,从根本上的模式会限制其天花板),所以至少还需要继续探寻其他方向……
当我搜集了大家的想法,结合我对这个事情自己的认知,我想我应该可以拼接出当前选项的更大面貌。如果分别再做出推演,找到最佳选项以及最好的执行时点,就是下一步的工作。
最后,就可以从容地等待时点,笃定地一步步执行了。并且,以后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它们应该都在你做出选择的预设范围之内,可以让你继续笃定的走出最重要的前几步。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