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一篇的读书笔记中我讲到了整体性学习中的观点和顺序,下面来继续分析书中的观点。
找出薄弱环节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整体性学习的要点: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和测试。在这些要点中,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就像是电脑播放器里的电影,可以随时控制它快进和倒退,而检查的目的就是要在脑海中形成清晰而连贯的影像。
获取:书本中知识的获取基本上来自阅读,阅读的过程也可能存在问题。比如注意力不够集中,读着读着就跑神了;一段文章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怎么也看不懂;还有一篇历史类的文章看完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理解:检查自己理解的究竟和书上通过文字想要传达的内容是否一致。如果一本书的叙述风格自己很难接受,那么可以考虑让另外一个作者换个自己容易听懂的说法来讲给你听。简单的说就是尽量要和作者在一个频率上。
拓展:举一反三。看看这些知识是不是能变成自己的。一个问题换个说法能不能听懂,一个方法换个环境会不会应用,一个人换个发型还认识不认识。
纠错:知识之间产生的联系是不是正确。比如有条黑狗咬过你,你如果建立了所有黑狗都咬人的错误结论,那么就属于逻辑上的问题。说到这里,避免以上这四方面问题的方法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也有提到。
应用:一姑娘花了很长时间学了女子防身术,你能说她碰到歹徒就可以克敌制胜吗?未必。依我看如果不找机会露两手试试拳脚的话,那制敌之术说不定跟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差不多。所以你看应用的过程有多重要。
上面的问题如果都找到了,那么要做的就是尽量克服困难来解决问题,因为没有人能够替代的了你。
信息结构
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中都处理着大量信息,比如:这个月29号女朋友过生日,得赶紧订个蛋糕;隔壁老王说村头老李头和张寡妇又好上了;31路公交车到体育场后下一站是公园;楼下开的那家饭馆的菜可真难吃;按现在交通拥堵情况下15公里的时速,估计上班要迟到半个小时……
这些生活中的信息和需要处理的知识信息一样,可以把它们分为随意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和抽象信息。
随意信息往往都是一些需要进行机械记忆的信息,比如特定的日期和特殊的数字组合,它们没有规律可循,完全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在处理这类信息时需要使用一些联想、挂钩和压缩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观点信息一般属于论说性文章中的结论,或者是作者对某件事情的观点,尽管这观点也许和你的观点相悖。记忆这类信息可以在纸上画思维导图之类的图表来帮助记忆,最重要的是理解观点信息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过程信息正如把大象关冰箱里通常需要几个步骤,每一步又是如何执行的一样。这类信息如果通过上手进行实践的话,是比较容易记住的。另外也可以通过比喻的方法来建立过程模型将信息变为自己的想法。
具体信息就是那些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就如同酸性液体对皮肤有刺激性,事实上我们通过舔一口食醋就会有切身体会,这类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感觉器官充分感受得到。
抽象信息就是那些不容易在真实的世界中直接体会到的信息。这类信息多是数学、物理、化学公式等。需要记住他们我们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透彻的理解,搞清楚公式为什么会这样表达。
为何某门课程会让你听了就想睡?
答案很简单,因为你不感兴趣。
其实更多时候这是你的一种武断性的结论。如果你保持主动,你就总会发现其实里面还有不少你感兴趣的东西。就像你认定是坏人的那个人在某个时候也会展现出充满人性的另一面,甚至他有可能在最关键时候给予你意想不到的帮助,让你对他不得不重新的认识。
因此,我们应该仔细想清楚我们学习知识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也许你会最终发现,实际能力的收获会比应试教育中的高分更重要。
好了,今天先说到这里,下一篇我们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