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孔雀鱼是在姨婆家里,她有个小透明水缸,里面就游着好多孔雀鱼。密度还不小,所有鱼都游在最上层,嘴巴冲天,不断的游着,就像一个繁忙的小型水世界。现在想想他们应该挺憋的。
然后我妈就拿了十几条回家,应该是她想养着玩,还问我想不想要。接着家里也搞了一个小的方形水缸,暖气片上垫块板子,就放在那上面,夏凉不知道,冬天一定是暖的。
盯着这群小鱼看,就成为了我绝佳的发呆休闲活动,甚至有时一看能看半个小时。孔雀鱼和孔雀一样,公的好看,母的丑。公的有漂亮的尾巴,体型要小一些,而母的要丑一些体型大。这群鱼除了漫无目的的游之外,就是繁衍。经常有好几条公鱼,赶着母鱼的尾巴追。母鱼急了有时会来个孔雀鱼跳缸门,刚开始养的时候没有经验,放水放的比较多,所以家里有时会时不时的发现靠近暖气的沙发上会有小鱼干。那时看到这个场景,还觉得挺害怕的,干死的鱼,多半都是那种尽可能长大了嘴的形象。后来控制了水量后,这种情况就得到了控制。
有时候鱼缸里的活动也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突然之间某个点会有很多鱼,突然快速移动,追逐起来,不只是公鱼,还有母鱼,甚至母鱼更加疯狂。鱼缸里竟然也会出现,一些不明的尸体。原来是公鱼疯狂的追求活动受到了我们的保护下,出现了一点故事,母鱼的肚子被搞大了。而母鱼生下小鱼,立马被大鱼追杀。刚开始也是不懂的要将这种大肚子鱼单独隔离开来,让她生。
观察大肚鱼生小鱼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大肚鱼给她们住上单间,或者体型相近的两只大肚鱼住一起,(当然也有些吃饱了撑的大肚鱼,发现肚子瘪了就放回“水族馆”)用个矿泉水瓶当他们的房间,特供单独的红线虫大餐。临产的鱼妈妈这时候也不太爱游了,摇摇晃晃的保持在水中间,然后从屁股那里,开始射出小鱼。是的,从小我们都知道,鱼是卵生的啊,怎么这个孔雀鱼肚子搞大了,还是直接生鱼的?我当时没想这么多,后来一回忆也想明白了。这些鱼卵是直接在母鱼体内发育完全的,鱼卵从母鱼体内排除的那一刻,小鱼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到处游,甚至逃命的本领(大鱼会毫不犹豫的吃掉小鱼)。一颗小球从母鱼屁股拉出,顷刻之间,小鱼挣破鱼卵,直接开游,有时候鱼卵的部分可能还会沾一点在身上,这样的小鱼就很成功了,算是打败很多同龄鱼的鱼了。有些出生时没有挣脱的,很大几率就会永远被卵包住,不久后便死去了,即便你用牙签帮他剃开也无济于事,你甚至可以看到他的小心脏在不断的跳动,但已经没卵用了。生孩子这件事,母鱼当然也会有风险,有时候,有些母鱼大着肚子,好几天都生不出来,接着再看便漂浮在水面上了,即使这是给她做个剖腹产,肚子里也确实有小鱼卵,但都没卵用了。
“我们赢了!”小鱼可能这么想的吧。实际上却只是赚到一张残酷世界的入场券。首先第一关自然是同类的威胁,大鱼会吃小鱼,一开始便是最难没有之一,如果不隔离,那么死亡率就是百分之百。经过隔离,成活率就高很多了,但是即便隔离了其他鱼,母鱼在产仔完成后也是会吃小鱼的,这点比较考验母鱼的产仔时间,和我和我妈的注意力,最好的结果是刚下仔时注意到了,那么等个半小时,看到母鱼开始有攻击性时,及时捞出,那么几乎所有“破茧”的小鱼都能成活。最坏的结果是母鱼半夜下崽,自产自销,第二天瓶底“茫茫鱼骨”。
第二关便是吃食,最开始也是不懂,直接使用给大鱼吃的红线虫喂给小鱼吃,那红线虫实际上就比小鱼细一点点。小鱼去吃红线虫,不是干饭时间,而是战斗时间。红线虫的一直不停的蠕动,小鱼在旁边展开刮痧攻击,能不能从旁边咬下一块肉我看不太清,但是如果正好从头的位置咬下去,将整个头吞入嘴中,那么这条小鱼多半要被噎死了,整条鱼就被红线虫摇来摇去,最后小鱼成了红线虫群的食物。第二天红线虫团底下“茫茫鱼骨”。之后就开始使用专门的干饲料撒进去让小鱼吃,小鱼们终于又看见了生的希望,不过随着小鱼的长大,我想给他们喂红线虫吃,但是红线虫依然可能反杀,掌握什么体型的小鱼能够完全战胜红线虫也算是经历了几代鱼的努力。
第三关便是人性,说白了是我好奇曾经鱼缸里的骚动是怎么造成的,于是我会随机挑选一些“人选之小鱼”,放入大鱼缸中,看大鱼吃小鱼的场景。如果这些小鱼存活了足够多的时间,我会在把他们捞回小鱼缸,这些小鱼也算是有经历的小鱼了。而那些没有逃出来的小鱼,多半会被数条大鱼围攻,啄击数十次,化成茫茫鱼骨。为了增加乐趣性,我有时也会往里面放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期待小鱼懂得如何躲在其中,但我估计还是鱼缸太小的缘故,效果并不是太好。这样电锯惊魂的游戏玩多了,除了趣味性下降,也渐渐意识到其中的残忍,也就没搞了,小鱼们又可以成活了。
渐渐的小鱼们长大了,公母之分也越来越明显。但我没长大,“成年”后的路还长,这不得玩一手?为了增加趣味性,我还给他们买过一些小伙伴合养。两只乌龟,第一只冬眠了,以为死了结果丢了。第二只死了,以为冬眠结果臭了。几条红剑鱼,竞争不过孔雀鱼,陆续也都拜拜了。还有几条蓝色的扁的小鱼,也说不上什么名字,有点像网上搜的蓝色曼龙鱼的照片,但只是比孔雀鱼大一点,也许是鱼苗吧,也没机会看到他们长大的样子,因为他们攻击性太强了,我还以为会咬孔雀鱼,结果自己先互怼怼死了,最后的胜者也不久后死了。现在想想应该还是缸里的孔雀鱼太多的原因,鱼的密度又大,这些外来鱼最后都活不长久。最戏剧性是是养了两条金鱼,一红一黑,单独给了他们一个缸,也给他们喂红线虫吃,他们吃的可开心了,结果高估了他们的智商。按照养孔雀鱼的经验,直接放红线虫,孔雀鱼能够慢慢吃,可以好多天不用投食,看到虫子吃完了,再补充就行,比喂干饲料省事多了。于是我就发现,这两条金鱼吃的时真快啊,红线虫很快就被吃完了,然后我就不停的续,红色金鱼率先撑死。这啥玩意?上辈子饿死的?金鱼体型比孔雀鱼大很多,自然尸体也挺大,手下鱼魂无数的我,竟然一时间也不敢捞,最后由我妈捞出来了,她也很惊奇金鱼的智商,于是嘱咐我不要喂多了,我也很听话——黑色那条饿死了。我也没想到怎么这么快被饿死了,可能应该是红鱼抢的比较厉害,撑死了,黑鱼一直没吃饱,结果红鱼撑死了,我又不喂了,然后他就不活了。
当然我也会玩水,玩鱼,将各种妈见打的东西放进去,然后脑补鱼儿们看到这些庞然大物的景象。当然我不会放什么化学液体进去作死。放过各种形状的水精灵,泡发以后以后,在缸底显示出各种奇观,鱼儿自然也会去啄,后来发现不好吃就没鱼啄了,应该没有鱼吃了死了吧,应该吧...死亡率并没有飙升。后来发现水精灵一直泡着也是会缩水的,这就没意思了,然后也不放了。还放过我的塑料玩具,什么飞机大炮,变形金刚,玩具小兵,甚至电动小车——水下依然运行良好,不时有些水泡冒出,可能是氢气和氧气吧,氢气又不溶于水,好家伙造氧了属于。还有一个比较有年代感东西的是装我小学英语磁带的盒子。我将包装撕下来,留下一个透明的盒子,放入水中,充当水底监狱,磁带盒一闭一张,随机挑选犯鱼关入其中,当然有些倒霉蛋被就地“正”法了——夹死了。作孽啊作孽啊,人类小孩实在是太危险了。
最初给鱼换水我也没有经验,我指的没有经验甚至不是说,不知道要把换的水放一晚上才能用,而是在大西北的冬天,水龙头拧开,自来水哗哗往里面灌,那水真透明,干净啊。咦,怎么鱼都不游了?只见所有鱼统统侧躺在水面上,那场面属实吓到我了,这要都死了,我不得被打死?但还好我反应灵敏,用手一摸,水是不是太冰了,于是我当机立断,抱起开水瓶往里面倒——后来才知道开水会把鱼闷死。不过谢天谢地,随着水温的回暖,鱼儿们逐渐一条条“复活了”。
但就是这样被我霍霍,我们家的鱼依然生机勃勃,鱼越生越多,屠鱼少年终成养鱼少年,还送了一些孔雀鱼给亲戚养。当然也要控制鱼的数量,不能一直生。最后搬家的时候,搬了两缸鱼。
一个清晨,我坐在搬家的货车里,手里捧着一缸鱼,水在车里面很晃,为了稳定,鱼缸里还套着一个圆形鱼缸,我尽可能稳定的把持这两个鱼缸,去往新家,一个真正属于我们家财产的房子。我看着鱼缸,心里五味杂成,老家的一切都要在今天离我远去了,小房间,瓷砖,墙,墙上的“书法”,玩具,小人书,折纸...一次搬家,能让一个小孩失去他珍惜的大部分东西。而长大后,发现能随身带的东西就更少了,或者说没那么多珍惜的了。小时候房间小,天地大,长大后,天地大,你却快小的看不见了。
可是我还有你们这些小鱼啊,不对,还有些新家伙。进了新家,父亲还搞了个大水缸,养了很多手掌大的大红鱼,中间掺杂了一条黑色的。我看着小鱼,果然又有点像想玩大鱼吃小鱼的游戏了。于是我又把成年的孔雀鱼放进大鱼缸里。大鱼刚开始吃的兴趣似乎不大,但是很好奇,会靠近观察,小鱼吓得四处逃窜,等大鱼熟悉了,开始追逐准备吃了。在大鱼转变的过程中,我的心理也在转变,好奇感一点一点下降,我感觉越来越后悔这么做。于是最终我还是捞出了小鱼,虽然后来我还是放进去几次,但是负罪感一次比一次来的快,我就再也没做过这种事了。
大鱼养起来就省事多了,因为好像不怎么繁殖,也就不用接生了,只用喂喂食就行。但是死一条的景象对我的冲击可比孔雀鱼大多了,手掌大的鱼漂浮在水面上,我是一次都没敢捞死的大鱼。所以我很怕大鱼死,有一天发现大鱼群里似乎有了传染病,鱼的背鳍出长出了大泡,死了几条大红鱼。虽然隔离了,但唯一一条黑鱼也染上了那种大泡,黑色的鱼背上有个疙瘩,很是扎眼。我就觉得我要救他,然后我上网查,向卖鱼老板问,但都说这鱼没救了。可我偏要救他,最后选择用高锰酸钾溶液泡鱼,甚至用牙签去挑那条黑鱼那个泡,令我感到惊奇的一点是,当我用手握住黑鱼帮他挑泡的时候,他竟然也不挣扎,似乎晓得我在救他。挑完了泡我又放回高锰酸钾里面泡。渐渐的黑色的泡变成了白色的泡,然后竟然消了。最后恢复健康的大黑鱼,成了整个鱼缸长得最匀称最好看的鱼。
后来我上了高中,对鱼的关注也逐渐减小。没有了母亲和我的照顾,小小的孔雀鱼越养越少,等到最后三条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在逃避些什么,我不想养了,我不想看到这些小鱼了,尤其他们的数量越来越少,我不想看到甚至只剩下三条的样子。我迷迷糊糊的来到卫生间,打开马桶盖,送走了他们...
高中毕业,终于要上大学了,可是却又要搬家了,卖掉房子,我们全家要离开生活了十多年的西北某城市了,考上大学当然是人生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可全家回到老家从某种意义上却是一种失败。又一次我失去了我剩下的大部分珍惜的东西,书,积攒的杂志,房间里的吊兰,窗边不会有人再用的芦荟,还有我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