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第一次回家过端午,时隔竟已有10年了,因为爸爸在帮二哥带小孩,所以入住二哥家,本想住一天就回心心念念的老家,但始终未能如愿,在老家仅仅停留了三个来小时,未解相思之苦。离粤第四天,禛和我一样,都特别想回广州了。
这次回家让我感受最强烈的是大哥和二哥家庭的差异。大哥家庭家有家规、同心同力。大哥闲暇种了一个菜园子,应季的蔬果都能自给自足,大哥大嫂一起到菜园子摘菜、一起剥南瓜藤、一起做饭,各有各的拿手菜,相互间时常还能调侃一番,朴实平淡温馨的夫妻之情在流动。大哥大儿子灿微信发了2000给其过节,大哥对初入社会、收入不高的大儿子很是欣慰、晚上与之视频时言语间既是关怀调教又是放手信任。大嫂练出一手好厨艺,家务勤劳又利索,做好饭菜后特意开车去学校接回正在准备中考的小儿子。吃饭时一片欢声笑语,大哥也很愿意亲近孩子,禛被逗得哈哈大笑。在这栋租来得简陋土砖房子里,大哥一家生活了快二十年,养育了两个优秀的儿子、盖了一栋大房子、买了车、对长辈的照顾得当。
大哥说他理想得老年生活是把老家建得房子装修好,种个菜园子,种点够吃的稻谷,上半年轻松点到处走走,下半年养条猪,过年时杀了,然后把儿子儿媳、兄弟姐妹们都叫过来过年,每人分一些猪肉,大家想念的乡里菜他都有。听得我很是感动,这正是我们这个残缺的家一直缺少的大家长。
二哥家的景象却像极了我跟禛爸爸分开前最后那一年的家庭生活。家里脏乱,冰箱空空,经济紧张,孩子照顾不当,二嫂闷闷不乐,一家人寡言少语。没有爱的家庭到处都是灰尘,那是女主人已经对这个家失去了热情,而二哥在亲人朋友面前拿着生活的细节反复数落二嫂的种种不是,把二嫂塑造成愚蠢无能、抛夫弃子的恶女人。而他却还想着继续结成夫妻过下去,当面求和背面塑造自己诋毁妻子,我尝试点醒,未果。我没有跟二嫂讲一句道理,也不提及,只是像平常一样相处,以小侄女名义给她包了红包,把她家里搞了卫生,带爸爸和她一起沐足,一起吃烧烤宵夜,让她能感受到一点家人的温暖。
这次对爸爸的认知也有更新,从来没见过这样子的爸爸,上街买菜抢着买单、每天负责买菜做饭、照顾两岁多小孙女、贴钱料理这个冰冷的家庭里里外外,他会跟我说喜欢待在老家的自由,二哥只给了八百而他为家庭已花超两千,但细聊才发现他从来没跟二哥二嫂说半句辛苦,也没向二哥说明收支不平,他默默承受住了一切,仿佛看到了当年他被动独自承担起养育三个孩子的情景,或许养育不善但他至少没有逃避,做着各种苦工支撑着残缺的家。虽然小时候留下了大量他动手打我们三兄妹的印象,但压力没那么大的现在,我看到了他对子孙后代温暖的爱护。禛的小背包落在老家,本想不要了,没想到早晨七点多老爸敲门进来憨笑着,手里拿着禛的小背包,原来他一大清早敢班车去老家跑了一趟。禛睡眼惺忪地说了声“谢谢外公”。
前段有个离异多年的朋友问我“你觉得,婚姻是人的必需品吗?”,感觉她在期待我大肆批判一顿婚姻,我稍作自问过,毫不犹豫得说“虽然我的婚姻没有经营好,但我不觉得婚姻本身应该被诟病,婚姻是人生的必需,无论婚姻成功与否,至少孩子是婚姻里无可比拟的恩赐,如果不经历婚姻,怎么能懂得生活的平淡,怎么能体会得到真正的情感,不通过婚姻的这面照妖镜,又怎么能了解自己和他人。”
如果没有经历婚姻的起和灭,我可能会看不懂真实的原生家庭,我正在汲取这段看似不圆满的婚姻带给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