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布洛克曼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第1版
这本书,我上周没能读完,因为名头很大,也是《跃迁》的作者推荐的延伸阅读,书名有个系列—对话最伟大的头脑大问题系列,其实说到底,就是让149位物理学家、建筑学家、哲学家、设计师、编辑、作家…分别来回答一个问题:互联网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了吗?
作者没有任何章节的划分,没有任何观点的转换,加上稍微有点晦涩的翻译,让我感觉自己做了149篇英语阅读理解,最后从哲学、神经生物学、量子力学、社会网络学…读到了149个思想,有关于互联网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我尝试自己凝聚一些知识晶体。
“液态思维”—互联网大大拓宽人们的知识边界,得到了知识事实越多,能否举出来的反例也就越多,总得来说,互联网让人们的知识结构,变得聪明又脆弱。人们越来越开始接受非绝对性的观点,今天人们一边倒地舆论,明天又可能会兴起反转,人们越来越开始模糊严肃思考和娱乐思考之前的边界,通过微博、微信去搜素新媒体,看到客户发送的朋友圈,人们越来越难分清楚,自己当下的状态是在娱乐还是在工作。
互联网降低了准入门槛,发言者不再仅限于专家和新闻编辑,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发声,并且视频越来越比文字更有强力的冲击性,让优质的内容生产者产生读者粘性,产生粉丝群体,从而得到回报。
同时,海量的信息,海量的搜索词条,让知识开始碎片化,让人们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很多读到新闻会记住的是里面一部分关键词,不再像以前纸媒时代,调查记着层层深入,最后揭开一个又一个真相,公布于众。这样做,一方面,互联网要求内容生产者具有更高的技术,内容具有更高的连贯性,趣味性,才能锁住用户。另一方面,人们会倾向于慢慢交出自己思考的权力,倾向于去回答有明确答案,或者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产生的影响可见大前研一的《低智商社会》)
还有一个有趣的观点:注意力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每天的产量是非常有限的。网瘾-注意力缺失障碍,我们过往提到效率的书,很多时候都是在做时间管理,能量管理,但是却很少有书提到:人的注意力,其实也是一种资源。网瘾,如果是指过渡沉溺在互联网上的人,其实也可以归类于注意力的控制缺失。的确,当我们写论文的时候,弹出来的提醒框,对话窗口;当我们在回复客户微信的时候,弹出来的群消息,钉钉消失,是不是会有打断我们当下正在做事情的注意力;比如我们在读书时候,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若有若无地打开手机锁屏,滑动一下各个社交软件,看看有没有新消息的产生。
其实,互联网帮助我们的是获得信息的过程,最终形成知识,是我们要切断互联网的联系之后,自己在沉默中思考,萃取的知识晶体,如此一来,一个人的注意力,便区分着他的格局,思维的广度,宽度,包括对自己平时生活的自制力,而这个能力是互联网正在侵蚀的,而我们却毫无感觉的。看到这里,我想到自己之前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的习惯,想到自己看书半小时,刷微信半小时的习惯,决定以后看书的时候,不在带手机,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让自己有思考以后的感觉,第一时间写下来。
还有一个有趣的理论“玛德琳·麦卡斯”效应,人们考虑问题,倾向于全部群体作为分子,自己所在的社群作为分母,得出一个数字来作为依据,例如看到身边有几起公司裁员,便得出结论,整个社会经济很差,各个行业都在裁人的结论。这一点,让我开始反思,身边的地产圈子如果真的不景气,其他行业是否真的深受影响,如果有影响,又是怎样影响的,我开始多方面去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