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爸爸去药材批发市场买药的路上,把放置了很久,读了大半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和《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完了。也许,是天意让我在爸爸出意外的这段期间能够有幸读到这两本书。
韩寒的1988,纯粹是因为标题,我才读的这本书,因为我出生于1988年。这本书,我只能给到三颗星,但并不能否认这是本好书。女人,可做婊子,无情;可做戏子,无义;可做温婉可人状;可做小鸟依人状;可做故作坚强状;也可以随时飘逝于风中。而男人,可歌可泣,可伪装,可伪善,随时随地准备奔走。这本书,大概是我看到过的所有文学书籍中,死掉角色最多的书了,也有可能是,只有在这个与我的人生相关联的生命随时都可能逝去的时间点,我才能体会到书中角色的逝去。人,善于伪装,也必须伪装,直到生命的尽头。不管在我们的生命中,遭遇过多少聚散离合,也不管最后立于终点的是否为我们孤身一人,我们必须故作坚强,因为有可能没有人会为我们疗伤,也有可能我们却又是那被别人依靠的人。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我给五颗星,它让我想到了大学时代读到过的《朗读者》。有那么一个人,她被病痛折磨的不成人形,却从不希冀他人怜悯与体贴,自己坚强的忍受病痛的折磨,让身边的人为之心疼。也曾想象,在爸爸意外卧床的这段时间,也像这两本书一样,办个有意义的读书会。然而,不是家家都是一种情况,也不是人人都能达到一定的精神高度。比如,我家,在文化程度上,父母都是初中毕业;在经济程度上,并不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不需要为生计担忧。。。。。。所以,这种种的原因造成的是无法磨灭的代沟。比如,我喜欢读书,爸爸喜欢听新闻联播或者评书,而妈妈,在这巨大的打击下,不能经受任何的响声,所以,就造成了当给爸爸放新闻联播或者评书的时候,妈妈会心疼难忍,最后的结果是,我家总是很安静,什么也不能听,不能看,不能像大家建议的那样看看电视什么的作为一个心情的调剂。
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能否有人无怨无悔的陪你渡过,伴你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是否,在病痛难当的那个时刻,人生的最终旅程收获的只能是病痛,我想《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给了我们一个很有意义的答案。越在这样的时刻,越该工作,越该读书,越去做任何能让自己振奋起来的事情,忍自己所不能忍,越不要让亲友为自己担心,方能渡过一段最美好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