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过年:初一

正月初一,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元旦”。

元为始,旦为晨,所以“元旦”为一岁之首,新年第一天。

只是我们现在的“元旦”,已不再是农历的正月初一,而变成了公历的1月1日。

不要紧,汉语词汇丰富得很。除了“元旦”,正月初一这一天,我们还可以有14种叫法:元日、岁日、岁旦、朔旦、岁朝、正岁、端月、年节、旦日、正旦、正日、元正、新年、新岁。

不让叫“元旦”,那我们就叫“元日”。

“元日”是“三元之日”,即年、月、日三个开头日。自古以来,就受到了古人的空前重视。唐朝当然也是如此。

在唐朝,元日放假7天,是一年中的两个7天黄金周假期之一,可见重视程度。

和昨天除夕一样,元日的节日活动,也分为官方和民间两大类。

官方主要是宫廷朝会,这是官方的拜年活动;民间主要是家庭宴会,这是民间的拜年活动。

官方宫廷朝会

唐朝官方,一年有两次朝会,最为隆重:一次是冬至朝会,另一次就是元日朝会。

元日朝会,是全体在京官员、各州朝集使、羁縻州和周边诸国的使节,向大唐皇帝恭贺新年的官方礼仪活动。

当天如果只有朝贺活动,那就是“朝”;如果朝贺之后皇帝讲面子、够意思,还把百官群臣留下来吃顿饭,则称为“会”。两者合称,就是“朝会”。

元日朝会,在唐朝朝廷最官方、最正式、最宏伟的宫殿里举行。

唐初,是在长安城太极宫的太极殿举行。唐高宗时大明宫建成以后,改在大明宫的含元殿举行。武则天时期,她以洛阳为首都。那么,她的元日朝会,就在她新修的“明堂”,又叫“万象神宫”里举行。

这个“朝会”活动,过程相当复杂。一般仪程是这样式的:

前一天,即除夕这天,宫中就开始准备第二天的元日朝会。主要的准备内容有:设置皇帝的御座、御幄,摆设宫悬、舆辇等,安排百官站立的位次,还有必要的清洁和打扫工作,等等。

总之,是年都没过好。没办法,谁让咱是公务员呢?

元日拂晓,天还没有亮,参加朝会的群臣和使节们,就要到东西朝堂的指定位置集合了。

长安城的百官,在天没亮的时候就往皇宫里赶,因为看不清道路,都要用灯烛进行照明,于是“万条红烛动春天”,形成了元日独有的“火城”现象。在没有电和路灯的唐朝,“火城”这种景象,还是比较难得的。

还有远道而来的使者,为了这一天的朝会,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比如当时的日本人。

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曾经十几次遭遇海难翻船,丢了小命儿。经过后来的日本学者分析发现,原因竟然是因为他们太想列席元日朝贺,所以一根筋地按照朝会日期来决定起航日期,完全无视冬季的海上气象知识和航行常识,这才导致屡屡翻船。

要说,冲日本人这个轴劲儿,心很诚了。其实,没必要赶时间啊。就是按时到了,你们也不是主角,也就是跟着大家一起,在天朝皇帝面前参加个会议,吃顿饭,不需要这样拼吧?

官员们集合之后,在宰相之一、门下省一把手侍中的主持下,在通事舍人的引导下,进入大殿朝堂,到达指定位置。

群臣就位以后,皇帝穿着衮冕,在《太和之乐》的伴奏下,在御座上坐下。

群臣跪拜之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奉上贺词。贺词结束之后,侍中代表皇帝发出纶音:“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

群臣再拜。然后户部尚书贡纳诸州贡物,礼部尚书贡纳诸蕃贡物,都列于殿庭之中;再由中书令跪奏诸州、诸蕃上表,黄门侍郎跪奏祥瑞。

以上的这些贡物、上表、祥瑞,在朝会这么短的时间里,恐怕不可能一一向皇帝展示。要知道,唐朝的州郡个数,虽然各个时期略有出入,但大致可是有360个之多的。

估计是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州进行展示,其余诸州就意思一下算了,总之,让皇帝知道率土来朝、普天同庆就成了。

群臣再拜之后,奏《太和之乐》,皇帝先到便殿休息,然后群臣退出大殿。

朝仪至此结束。下面进入吃饭的会仪。

群臣退出大殿以后,光禄寺、尚食局的官员就马上进入大殿,摆桌案,准备吃饭。

摆好之后,请皇帝重新出来就座,奏《太和之乐》;然后通事舍人引三品以上官员、诸蕃使节在《舒和之乐》的伴奏下,进入大殿就座。也就是说,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有和皇帝在同一间大殿吃饭的荣幸。

然后,君臣在《休和之乐》、《昭和之乐》的伴奏下,互相敬酒,举行“上寿礼”和“行酒礼”。

敬酒之后,在《休和之乐》的伴奏下吃饭。

吃完饭,就是赏赐大臣们一些过年物品了。比如赐酒、金银幡胜等。这时,最不能少的,就是赐柏叶。

为什么要赐柏叶?因为柏叶是长青的绿叶,赐柏叶有延年益寿的祝福之意。宰相赵彦昭在接受柏叶赏赐之后,心情非常激动,写下《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很谦虚,忠心也表得恰到好处。

赏赐之后,皇帝在群臣的跪送之下先走,奏《太和之乐》。反正皇帝一动,就是《太和之乐》。

至此,元日朝会结束。

这种宫廷朝会的特点,一是人真多,据考证仅参加仪仗和警卫的士兵就达9000余人,加上各级官员、执事人员之后,估计人员超过30000人。二是跪拜真多,几乎每进行一个仪程就要跪拜一次。就是这样,官员们也乐意。要知道,在当时能参加这样的大型朝会,那可是荣誉!三是皇帝全程完全不用说话,有人帮他说。当然,喝酒吃饭,他老人家还是亲自动了嘴的。难怪大家争着想当皇帝的,那是真爽。

皇帝的感觉之爽,唐太宗李世民在《正日临朝》中有过表达: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庆幸天地康。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百蛮、万国、八表、四方,还有舜禹,都是皇帝喜欢的字眼儿,怎一个爽字了得?

啧啧。

元日宫廷朝会,每年根据不同的政治形势,还有一些仪程上的增加。

比如给皇帝上尊号。

所谓上尊号,就是皇帝的官儿已到了极点,没有办法再升官了,那就在他的正式称号上多加几个吉利字眼,比如“神圣”“文武”啥的,让他听着舒服点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无聊搞法,就是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开的先河,可见当时的拍马屁风气,难怪随后就爆发了安史之乱的。

朝会,本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在朝会上给皇帝上尊号,更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情,丝毫差错不得。

可是,大书法家、“柳体”创始人柳公权就偏偏在这个相当严肃的事情上犯了错误。

公元858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元日,年已八十的柳公权代表百官给唐宣宗上尊号,可能是因为年老体衰,也可能是因为昨晚守岁过度今天起得过早,反正把皇帝的尊号由“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念成了“圣敬文思光武和孝皇帝”。

这还了得?“罚一季俸料”!得,柳公权三个月工资没了。

想想柳公权也真心不容易。前一天是除夕,家里人得过年吧,过年得守岁吧,守岁咋得也得守到子时吧,结果第二天又得天没亮就起床去参加朝会,年过八十的人了,能不出错儿吗?

元日朝会,皇帝还有可能宣布大赦,也就是过年了,朕心情好,就宣布赦免罪犯,免除租税、嘉奖百官等等。

这就用得上由朝廷将作监提供的“金鸡竿”了。这是专门在朝廷大赦时使用的仪仗旗帜。

元日这天,在宫城门外立一根七丈长的竿子,竿子顶部再立一只四尺高的金鸡。这只金鸡用黄金装饰,嘴里叼着七尺长的彩色旗帜。赦书则用彩盘盛放,用绳子挂在金鸡竿高处。

然后大理寺的官员集合在京的身穿囚衣、戴着枷锁的囚犯,再加上一些百姓看客,在宫门外的台阶下集合,跪在地上等候。然后开始击鼓为号,等鼓响到一千次,大理寺官员放下绳子,落下彩盘,取出赦书,向人们展示并宣读赦书,然后大家感激涕零,叩谢皇恩浩荡。大赦仪式,就此完成。

在所有的官方宫廷朝会仪式结束之后,文武百官们回家,过年。

民间家庭宴会

当时的民间过年,主要就是放爆竹、拜年,再加上宴会上的吃吃喝喝。和我们现在,差不多是一样一样的啊。

元日清晨,人们通宵守岁,一旦雄鸡报晓,第一件事就是起身去放爆竹。《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升,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所以刘禹锡有诗说“爆竹惊山鬼”。

也就是说最早的元日放爆竹,是为了驱邪逐鬼。而到了后来,人们是希望爆竹这样劈劈叭叭的声音,增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在宫廷举行朝会,官员们给皇帝拜年的时候,老百姓则在忙着祭祖。

祭祖之后,就可以走亲访友去拜年,送去新年的祝福了。

从汉朝起,就已有了拜年的习俗。民间的拜年,一般要略备薄礼,还要讲究一定的礼节。

这个礼节,那个砸缸的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有记载:“卑幼于尊长,正旦六拜;尊长减止,则从命。拜毕,男女长幼各为一列,以次共受卑幼拜。”也就是说,在家庭内部,年龄越小,元日这天的跪拜次数越多。

朋友之间、同僚之间的拜年,则“多不亲往”,“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这个签名的束刺,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名片;而让一个仆人跑一趟,送上“名刺”以表达新年祝福,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手机短信或QQ、微信拜年。

当然,也有亲自上门拜年的。白居易在诗里说:“庆吊经过懒,逢迎跪拜迟。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羸”,看来白居易是不拜年不知道身体不好,他被这样的拜年应酬折腾得够呛。

拜完年,就是重头戏了——吃饭。“长安市里风俗,每岁元日以后,递作饮食相邀,号为‘传座’。”可见,过年期间,是亲戚朋友之间轮流宴请。

这样的宴席上,要吃几样比较特别的时令食品。

一是桃汤。桃汤是用桃叶、桃枝、桃茎三者煮沸的水,那时的人们认为饮了之后可以驱邪气。所谓“元日服桃汤。桃者,五木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

二是椒柏酒。这是元日家庭宴会时,晚辈向长辈敬献的寿酒。《汉官仪》说“正旦饮柏叶酒上寿”,柏是长青树,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而柏叶可以入药作酒。椒就是花椒,古人取其性温、气香、多子的特点,与柏叶一起炮制椒柏酒,献给长辈,祝愿辟邪祛瘟、延年益寿,“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饮”。

三是屠苏酒。这是元日家庭宴会时,同辈之间喝的时令药酒。这种酒的炮制作方法,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里,有详细记录:

“屠苏酒,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岁旦之方:大黄十五铢,自术十八铢,桔梗、蜀椒各十五铢,桂心十八铢,乌头六两,菝葜十二铢。右七味咀,绛袋盛。以十二月晦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旦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于东向户中饮之。屠苏之饮,先从小起,多少自在。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

按照孙思邈的记录,屠苏酒中有大黄,估计口感比较苦。但这是时令防疫药酒,饮用也非常讲究,要在“东向户中”饮用。最重要的讲究,屠苏酒的饮酒次序是由幼及长,要从一座之中最年少者饮起。

白居易和刘禹锡是同年出生的好朋友,在一起喝屠苏酒,谁先喝呢?这就要问清楚了。白居易在《新岁赠梦得》中问:“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刘禹锡在《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中回答:“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

看看人家这二位,多有文化。第一杯酒谁喝这点小事儿,还写首诗问问。

四是胶牙饧。“饧”就是“糖”,是用麦芽或谷芽混同其他米类原料熬制而成的粘性软糖。唐朝人在元日这一天吃胶牙饧的目的,是“以验齿之坚脱”,达到健齿的功用。

五是五辛盘。五辛盘由盘中“葱、蒜、韭菜、芸苔、胡荽”等五种辛味蔬菜组成。前三种常见,芸苔是现在的油白菜,胡荽就是现在的香菜。

“五辛”,也是“五新”。唐朝人认为,新年、新春适合吃这五种刚刚生长出来的新鲜蔬菜。

中医认为,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属性,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其中的辛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能。比如麻黄、薄荷、木香、红花、花椒、苍术、肉桂等,都属于辛味食物和药物。上述的“五辛”也是。

立春之时,气候由冬入春。在这个季节转换的时节,聪明的古人选用辛味食物,以运行气血、发散邪气,对于调动身体阳气、预防流感,保证身体健康,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元日、新年时节的家宴团聚时刻,是我们中国人一整年的企盼,甚至是我们中国人一整年的奋斗动力。

在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中国人内心的团聚念想,还驱动了一年一度规模巨大的春运,在交通不发达的唐朝,这样的团聚就显得更加难得。白居易的《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二十八丈殷判官二十三兄》就道尽此意:

弟妹妻孥小侄甥,娇痴弄我助欢情。

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

形骸潦倒虽堪叹,骨肉团圆亦可荣。

犹有夸张少年处,笑呼张丈唤殷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时光破碎也还是过了那么多年。 阳光明媚,我依偎在奶奶身旁。 落地窗旁边,阳光慵懒地散在我们的面庞上,奶奶安详地看着...
    罗嫚阅读 1,132评论 9 23
  • 今夜是咸的。我把一整个太平洋搬进了眼睛。 假如你途径我在梦中的呓语,你可以停下来歇息一会儿。也许我会吐露两公里外那...
    茴莺阅读 190评论 0 0
  • 两个月的时间,两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留下的除了叹惋,便只有心疼。 我们几乎每一个人,不论是冲动也好,被骂也罢...
    乐一渺阅读 292评论 0 0
  • 94年,镇上的一个大家庭的女文盲和一个穷困的农民小子生出第二胎,当时家里非常贫困,第二胎本来是要打掉的,但是老人家...
    lele阅读 24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