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宋朝服装 之 女子服装
1、皇后、贵妃、命妇服装
宋朝皇后、贵妃的冠礼服包括祎衣、褕[yú]翟、鞠衣、朱衣、钿钗礼衣等。一切如汉唐旧习。
祎衣:皇后受册、朝谒景灵宫、朝会及诸大事时穿。
褕翟:妃及皇太子妃受册、朝会时穿。
鞠衣:皇后亲蚕时穿。
朱衣:命妇朝谒皇帝及垂辇时穿。(这个找不到图啊!)
钿钗礼衣:宴见宾客时穿。
宋朝命妇有官服。
所调命妇,泛称受有封号的贵族妇女,命妇享有各种仪节上的待遇,包括一品至五品高级官员的母与妻,俗称“诰命夫人”。
命妇随男子官服而分等级,服装有大袖衫、襦、袄、褙子、裙、袍、褂、深衣。
虽然宋朝的宫中妇女也以窄袖服装为主,但宽衣大袖仍被视为华贵的标志。《朱子家礼》:“大袖,如今妇人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二寸。”穿着这种服装,必须配以华丽精致的首饰,其中包括发饰、面饰、耳饰、颈饰和胸饰等。
皇后、贵妃、命妇的常服多为大袖衫、长裙、褙子、披帛等。
常服 流行瘦与细长的廓形,与唐代的宽大廓形相反。服装配色打破了唐朝的以红紫、绿、青为主的习惯,多采用黑紫、沉香色(黄黑色)、粉紫色、葱白、银灰等。
服装面料花纹也由比较规则的唐时团花改成了折枝花纹,变得更加生动、自然。
褙子是宋时最具特色的女装,是皇后、贵妃、公主、命妇、歌舞伎和百姓女子都喜欢穿的常服,甚至男子也穿褙子服装。
褙子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施襻纽,袖有宽、窄两式,衣长有齐膝、膝上、过膝、齐裙至足踝几种,穿在襦裙之外。因受辽朝契丹人服装影响,褙子衣身瘦窄,左右腋下开长衩,不缝合。其特点是:舒适合体、典雅大方。
2、民间女子服装
普通女子服装包括襦、袄、衫、褙子、半臂、背心、抹胸、裹肚、裙、裤等。
宋朝妇女讲究服饰打扮,蓬门贫女,也有一两件锦衣罗裙或几样头饰。
宋人庄绰在《鸡肋篇》中记述:“两浙妇人皆事服饰口腹,而耻营生。”这是对宋时妇女服饰浮华的真实写照。
百姓女子衣着形式短小,上穿襦袄,下身配裙子最为常见,结婚后的劳动妇女下裳多穿裤。
1)襦、袄
宋朝女子的襦、袄造型基本相同,较短小长至腰,分大襟与对襟两种。
穿短襦时喜欢将衣襟放在裙腰之外。
袄,有衬里并内加棉絮。
通常贵族妇女以紫红、黄色为主,用绣罗并加上刺绣。
百姓妇女多以青、白、褐色为主。
2)衫
宋时女衫多用刺绣装饰,有圆领、交叉领和直领3种。袖有宽、窄两式。
衣料一般用罗、纱、绫、缣等轻软的帛制成。宋词中有“薄罗衫子正宜春”“白团扇底藕丝衫”“轻衫罩体香罗碧”等句描绘其质地之美。
3)半臂
半臂来源于武士铠甲服,因袖短而称之为半臂。
男子多着于内,女子多着于外。
4)抹胸与裹肚
女子内衣抹胸略短,似今用的罩杯;裹肚略长,似儿童所用的肚兜,仅有前片而无完整后片。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粉红纱抹胸,真红罗裹肚”,说明当时这两种内衣颜色十分鲜艳。
5)裙子
宋时女裙流行“千褶百叠裙”,即百褶裙。
裙子用料较多,下摆肥大。裙色一般比上衣鲜艳,裙式修长,裙子腰部由唐朝时的高腰下降到自然腰部,腰部系绸带,绸带上佩有绶环垂下,裙上绣绘图案或缀以珠玉。
“珠裙褶褶轻垂地”“绣罗裙上双鸳带”等句都是形容裙装配饰的,而“主人白发青裙袂”和“青裙田舍妇”等句中描写的是老年妇女或农村劳动妇女。
裙中还有前后开四衩的“旋裙”,最先流行于京都妓女之中。
6)裤
汉族古裤无裆,因而外着裙。
宋代妇女劳动时不着裙子而穿裤。
宋代风俗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中描绘了怀抱婴儿坐在纺车前的少妇与撑线老妇,皆着束口长裤。两者不同的是,老妇裤外有裙,或许是因为劳动时便利的需要,因此将长裙卷至腰间。这种着装方式在非劳动阶层妇女中并未发现。
7)袜与鞋履
袜用麻、丝、棉制成。
有一种裤与袜相连的叫裤袜,有长筒和短筒之分(哈哈!这个跟当今的裤袜是一样样的呀!)。
袜裤不仅女子使用,男子也穿用。“一钩罗袜素蟾弯”不仅显示出袜料。而且表明了女子缠足的陋习。
在宋朝,女子缠足之风遍及民间,“三寸金莲”成了对女性美的基本要求。
缠足之鞋,名叫“弓鞋”,在红色鞋帮上绣花者多。
宋朝的画作中常有小脚女子形象。
女鞋重视鞋头式样,凤头、花头最常见。
劳动妇女多天足,着布鞋、草鞋等,鞋的造型多呈平头或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