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人生·黑洞

              ——再读《题西林壁》有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真的是名不虚传,信手拈来便是一首天成佳作——《题西林壁》。虽然文字平淡朴素,但是意蕴耐人寻味。

        今日忆海钩沉,重读经典,却发现另有玄机:有“警醒世人,不要深陷”之意。也不管点睛与否,先写下生涩文字,晒于网络一隅,意在寻觅同频者。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追名逐利,明争暗斗,貌合神离,尔虞我诈,乐此不疲,循环往复……好像这就是人生本来该有的内容,好像我们都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则和轨迹去体验。

        不,我们都被假象迷惑了。你看,曹雪芹老先生早已一语道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其实,我们可以把诗中的“庐山”看作是“人生”的代名词。诗人面上在写“庐山”,实则是在说“人生”哦。你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字面上,诗人在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观察庐山,所看到的景象都是不一样的:正视,绵延成岭;侧视,孤峰兀立;远眺,层峦叠嶂;近瞅,山清水秀;俯瞰,云雾迷蒙;仰望,巨笋林立……

        实则是在暗示我们: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在洞察自己的人生。由于各自的角度、距离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心和眼看到的画面都是不同的。

      不识人生真面目,只缘身在黑洞中。

        为什么我们看不清庐山的全貌,而只能看清局部?因为庐山太大了,我们只在一个点上,距离不够,视野有限。

        为什么我们看不清人生的真相呢?为什么再聪明的人看人生,也只是管中窥豹呢?

        原因一:我们都活在一个无形的精神“黑洞”之中。此“黑洞”并非宇宙中的环状天体,而是我们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欲望之壑……你有欲望之壑,我有欲望之壑,他也有欲望之壑……茫茫人海,几十亿个欲望之壑就构成了一个无穷大的灵魂凹陷……没人能逃离这个无限强大的暗黑能量场。

        原因二:每个人的学习经历、生活体验和感悟能力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对人生的理解都是片面的,局部的,也是主观的,更是狭隘的。

        如若挣脱“黑洞”,并仔细观察它,你就会发现:这个暗黑能量场,无时不刻在高速旋转、塌陷、翻腾、喷涌……无数个欲望之灵在里面挣扎着,斗争着,比拼着,羡慕着,嫉妒着,讽刺着,取笑着,挖苦着,仇恨着,攀爬着,沉沦着……乐此不疲,循环往复……

        因为我们深陷这种背离天道的运作模式已经几千年了,所以世人思维同化且固化,误将谬论当真理。现举一二:

        “一山容不下二虎。”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你们要适应社会!”

        ……

        我清楚记得:四十年前,在老家“太廉堂”右厢过道的墙壁上,早就有人题写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字样。当时,我轻声嘀咕,意在炫耀自己识字了。其实,我根本不知其内涵。

        今日想来,深感先人之用心良苦。一路走来,已近半百。纵有万千感慨,也只想浓缩一句:“跳出来吧,还你幸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潛阅读 1,449评论 0 2
  • 今天我和妈妈从少年宫上完课从教室出来,发现外边下雨了,下的还很大。我觉得这雨下的有点奇怪,雨落下没有声响,就...
    张轩赫阅读 884评论 0 1
  • 记录自己的人生,一直是个梦想。每次都是不能坚持,如今找到这个软件,希望有所坚持!
    书华1968阅读 1,040评论 0 0
  • 你可以疯狂,可以欢腾,可以忧伤 但请不要忘记 不要忘记那份专注的意义 不要忘记去追逐 不要忘记你是你
    做一只爱上平衡的猫阅读 8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