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刘义真年少(时年只有十三岁),对左右赏赐没有节度,而王修总是加以限制。于是左右都怨恨王修,向刘义真诬陷说:“王镇恶想要造反,所以沈田子杀了他。王修杀沈田子,也是为了要造反。”刘义真相信了,派亲信刘乞等诛杀王修。王修既死,人情惊骇离心,各自为政。刘义真将在外面的军队全部召入长安,闭门拒守。关中郡县全部投降夏国。赫连璝夜袭长安,未能攻克,夏王赫连勃勃进据咸阳,长安出城砍柴的樵路都短绝了。
宋公刘裕接到消息,派辅国将军蒯恩到长安,召刘义真东归;任命相国右司马朱龄石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代镇长安。刘裕对朱龄石说:“你到了之后,可以叫刘义真轻装速发,出了函谷关,然后才可慢行。如果关中必不可守,你也可与刘义真一起回来。”又命中书侍郎朱超石慰劳黄河、洛水一带,安抚军民之心。
十一月,朱龄石到了长安。刘义真将士贪纵,大掠而东,多载宝货、子女,两车并行,徐徐前进。雍州别驾韦华逃奔夏国,赫连璝率众三万追刘义真。建威将军傅弘之说:“刘公吩咐我们急速前行;如今多带辎重,一日行不过十里,敌虏追骑将至,如何应对!应该抛弃大车,轻装前进,乃可以免。”刘义真不听。不久,夏兵大至,傅弘之、蒯恩断后,力战连日,一路战至青泥,晋兵大败,傅弘之、蒯恩都被王买德生擒。司马毛修之与刘义真失散,也被夏兵所擒。刘义真走在前面,赶上天黑,夏兵没有穷追,所以逃脱;左右尽散,一个人躲在草丛中。中兵参军段宏单骑追寻,沿路呼喊,刘义真认得他的声音,从草丛中出来,问:“你是段中兵吧?我在这里,如果我们两人一起走,必定不能两全,你可以割下我的头,送回南方,让我父亲不再想我。”段宏哭泣说:“今日之事,诚然是我们没有谋略;但是,大丈夫不经历这样的苦难,何以知世事艰难!”
夏王赫连勃勃想要招降傅弘之,傅弘之不屈。当时天寒,赫连勃勃下令将傅弘之剥光衣服,傅弘之叫骂而死。赫连勃勃把人头堆积为京观,号称髑髅台。长安百姓驱逐朱龄石,朱龄石焚烧宫殿,逃奔潼关。赫连勃勃进入长安,大飨将士,举杯对王买德说:“卿往日之言,果然应验,可谓算无遗策。这杯酒,不敬你敬谁!”任命王买德为都官尚书,封河阳候。
晋国龙骧将军王敬先之前驻守在曹公垒,朱龄石前往投奔他。朱超石到了蒲阪,听闻朱龄石所在,也前往会合。赫连昌攻击,先截断曹公垒断其水道。晋军口渴,不能战,城垒将要陷落。朱龄石对朱超石说:“弟兄俱死异城,让年老的双亲何以为心!你从小路逃回去,我死在这里,也没有遗憾了。”朱超石抱着哥哥说:“人谁不死,我怎么忍心今日抛下兄长离去!”于是与王敬先及右军参军刘钦之一起被俘虏,送到长安,赫连勃勃杀了他们;刘钦之的弟弟刘秀之为此悲泣,十年之久,都不参加任何宴会。刘钦之,是刘穆之堂兄的儿子。
宋公刘裕听闻青泥之败,未知刘义真生死,大怒,下令动员,定下北伐日期,侍中谢晦进谏说:“士卒疲弊,请等待它年。”刘裕不听。郑鲜之上表,认为:“敌虏听闻殿下亲征,必定并力守潼关。径直前往攻击,恐怕不易攻克;如果舆驾停顿在洛阳,那又何必由您亲征。况且敌虏虽然得志,不敢乘胜越过陕城,是仍然慑服于您的声威,为将来考虑的缘故。如果您只是抵达洛阳而返,则敌虏必更有揣量之心,或更生边患。况且大军远出,后患甚多。当年西征,刘钟狼狈;去年北讨,广州倾覆;以前的教训,就是将来之镜鉴。如今诸州大水,民食寡乏,三吴群盗攻没诸县,都是因为百姓困于征役的缘故。江南士庶,伸长脖子盼望殿下回来,如果听闻您又再北伐,有些人不知深浅,也不知道您什么时候回来,我担心,祸患不在北方,而更生于内部腹心了。如果担心赫连勃勃再成为黄河、洛水一带的祸患,可以结好于北魏;北魏亲则河南安,河南安则济水、泗水一带也平静了。”
这是,收到段宏的消息,知道刘义真已经逃出,刘裕于是打消北伐念头,只是登城北望,慨然流涕而已。降刘义真为建威将军、司州刺史;任命段宏为宋台黄门郎、领太子右卫率。刘裕任命天水太守毛德祖为河东太守,替代刘遵考镇守蒲阪。
华杉曰:
长安陷落,联系着中国历史和我的家史,联系着《资治通鉴》和《华氏族谱》。华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宋国,西晋末年渡江定居在无锡,在跟随刘裕北伐,又留下镇守长安的,有一位将领,名叫华豪。据《南史》记载,华豪出征时,儿子华宝八岁。华豪临行对华宝说:“等爸爸回来,为你加冠,举行成人礼。”后来,长安陷落,华豪跟随朱龄石,战死,没有回来。华宝记着父亲的话,一直到七十岁,都梳着小孩子头发,不加冠,也终身未婚。有人问他,老人家你怎么梳着个小孩子发型啊?华宝就悲恸号哭,不能回答。
华宝70岁时,已经南齐朝了。(418年刘裕篡晋,建立刘宋王朝,479年,萧道成篡宋,建立南齐王朝。)华宝的弟弟华宽见哥哥垂老,膝下无人,将自己的次子华悫过继给华宝为子。华宝的故事全国闻名,成了“481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南齐高帝于建元三年(公元481年)嘉奖华宝,并赐“孝子”匾额。 这位华宝,就是我的先祖。
中国人是一个有历史的民族,而且是一个完整的,可追溯的,同一群定居民族的,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这是在全世界各民族中仅有的,也是最宝贵的。国有国史,家有家史,国家有资治通鉴,让一代代的治国者“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家庭呢,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治家通鉴”,也留下本族往圣先贤的“前言往行”,让子孙们传承家业、家学、家风,以畜其德。完成这部讲透资治通鉴之后,我也想把我的家谱整理出白话文版,留下一部“治家通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