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改变,带来系统的改变
昨天刘老师的授课妙语连珠,又有几个点印象非常深刻。
我们要学习的不是改变人的能力,而是与人链接的能力,这个与人链接怎么理解?我想不仅仅是指沟通能力。我们对别人的世界抱有好奇,愿意去探索,去挖掘,去共情,去协助,这样是不是就是链接?
环境决定了眼界,眼界决定了出路。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我们就会有什么样的眼界,因此就有了什么样的出路。怎么样打开眼界呢?多看到这世间事物的多个面向,比如和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有纠纷了,孩子不搭理你,到一边去,按照我们平常的想法这得多生气呀,我教你不为了你好,你还不搭理我,你还不领情,是不是火更加的大了?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面向来思考:孩子主动的离开,是他想离开目前这样一个紧张的氛围和环境,是他不想再继续跟你争执下去,是他想主动的先冷静下来,那么,孩子都能做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冷静呢?
再一个就是去病理化。这个去病理化通俗一点说就是贴标签,我们非常喜欢贴标签,也善于贴标签,无时无刻不在贴标签,一白好的标签,但更多的是不好的标签。这个贴标签就正如冬天戴帽子一样,你戴的帽子越厚,你就越难脱下来。曾经有一位老师的学生开玩笑说,妈妈的嘴是开过光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妈妈说了什么,最终都会实现,特别是不好的,你说我是一个不好的孩子,行,那我就做一个不好的孩子吧。那还要接着贴标签吗?
强调复原力。人天生具有复原的能力,在北方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枣树,就是它的树干上有一块像粗脖子一样会变得特别的粗,为什么呢?因为每年为了让它结更多的果实,就会在树干上砍几刀,让它的枝丫减少,那被砍的地方呢,就会变得非常的粗。人也是一样的,具有强大的自愈的能力。有的人说这个病反反复复啊,这个怎么办呀,好像一直好不了呀?其实也就像刘老师说的,反复反复就是巩固,反复说明曾经好过,那么我们的关注点不要是为什么又变坏了,而是关注当时是怎么好的?所以这是不是看到事物的不同面向呢?那么复原要怎么开始呢?复原就开始于个人愿意去改变的那一刻,复原怎么做呢?找到他所在乎的,找到他所希望的和能做的,把事情交给他,让他自己有掌控感。一定记住,让他亲自去做,多用用就会越有用,不用就会变得无用。
系统观。一个团体,一个团体,整个家庭,单位,包括一个个人,他都是系统,我们自身的改变就会带来一个系统的改变,尤其是在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当中,唯有先改变我们自己,才能带动大家的改变。
这些点,你都get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