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岁,我们骗父母,我的钱够用。实际上交完房租,剩下的钱只能“苟延残喘”。
30多岁,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公司也上有“老”下有“小”。
40多岁,似乎一眼就能望到人生的尽头。
深处在快节奏的今天,每个年龄段都有需要焦虑的事情。天黑回到家,不想开灯,即使肚子很饿,也不想起身,只是呆坐在客厅,任由焦虑的情绪淹没自己。
打住!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当你感到压力山大的时候,先做好第一步:觉察情绪。神经学家吉尔.博尔特.泰勒曾有研究,绝大多数的情绪停留时间不会超过90秒。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如果你不主动觉察,她就会反复袭来。
你在浏览新闻时,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位28岁已婚未育的女士3月未找到工作,是因为用人单位害怕将这位女士招进来以后,工作未满一年,就要请产假,导致用人成本的增加。你正好也是28岁已婚未育,你以为自己只是在看新闻。
若干天过去,因为一件不太顺心的事情,你想要辞职。但是也仅仅是伴随着焦虑,想想而已,你并不敢冒这个风险。工作中,你总是感到焦虑,却又说不清是因为什么。
这一切的导火索,或许就是因为你看到的那则新闻,你担心自己辞职以后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所以,我们在有情绪的时候,及时问自己:这个情绪存在于那个部位?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知道你将她识别出来为止,这样做到了客观看待焦虑情绪。
察觉到了情绪,我们就要进行第二步行动:自我解脱。我们之所以产生负面情绪是因为我们总在自我批判,让自己失去信心。就像刚刚那个例子,为什么28岁已婚未育会感到焦虑,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获得一份好工作。
因此,想要做出改变,就必须放下自我批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味责怪自己,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不妨给自己心灵提供一个得以放松的空间。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不以受害者心态看问题,主动改正错误。我们面对一件事情焦虑之后,通常就是没有下文了,为了扭转形势,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开启反省模式:从逆境中我得到了什么?成长教训在哪里?进行总结以后,规划一个可以执行的行动方案,逆转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