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热热闹闹的春节就彻底拉上帷幕了。作为中国人一年中的顶级盛会,过年意味着合家团圆,意味着你将和那些一整年也没机会见的亲朋好友难得相聚,把酒言欢。当然也意味着,你无论走多远,过着多么自由舒心的日子,终究被拉回七大姑八大姨的圈子。接受她们的价值观审核,和来自老一辈的灵魂拷问。这给年轻人带来的压力和郁闷,从年前风靡朋友圈的怼亲戚指南,可以窥见一斑。
而每一年的过年时节,其实都暗藏着波涛汹涌,危险澎拜。一整个年过去了,听说了因为大龄未婚,父母疯狂逼着相亲。导致原本该放松的节日,完全低气压度过。听说了因为回谁家过年,夫妻言辞激烈,甚至愤而想要离婚的故事。还有充斥着日常来自亲戚的拷问,父母的不满,同龄人的比较,以及盲目的攀比和虚荣,所带来的重负和痛苦了。
过年,作为一年中回归的日子,早已褪去了最原始的意义。更像是老中青三代的价值观碰撞大会,老人有老人的道理,中年人有中年人的尴尬,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无奈。最终谁也无法说服谁,只能依靠互怼和隔阂,让彼此渐生间隙,或者单纯的依赖爱去包容消解,这实在是颇令人惋惜,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但抛开这一切,一个年终盛会所折射的是,虽然中国已经历经了物质文明的极大繁荣,但人们的精神层次,依然停留在最底层的阶段。都公元2019年了,社会依然还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既定标准:认为30岁之前就必须结婚,结了婚就必须有孩子,没有男孩就是断子绝孙。没有结婚就只能孤独终老,甚至更糟糕,是自私自利的不孝子孙。
这实在是很可悲的事情,然而比这更可悲的是,人们对于异己的人和观点,依然采取着最原始的排斥、评判与围攻。人们依然保留着固有的思维模式,自动屏蔽了人之生活所产生的多样性,强硬的以某一套价值观和生活标准,作为硬核去评估每个人。
而过年,无非是将你放入这个量化标准考核评判的时候。这个时候,哪怕你是一个自认为三观很正,立场坚定的人,也似乎无法承担来自四面八方的非议与责难。你会不自觉的陷入一个舆论的怪圈,不自觉的被周围的声音裹挟着前行,不自然的对自己的决定报以怀疑,不自知的以别人的价值标准来衡量自己。又或者,你会对一切嗤之以鼻,敏感而愤怒的排斥一切,同时也阻绝了可能是善意的声音。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和而不同。还有句老话,叫做海纳百川。在西方也有一句至臻名言叫做:「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可惜是听过这些道理的人很多,但能做到的人极少。人们对于和自己意见不同,趣味相左的人,会抱有本能的偏见和抵制。
比如你看那些稚气的孩子之间,常常会因为一丁点不同,或屁大的一点事,就不理睬对方,不带对方玩了。甚至于鼓动其他孩子也要这样做,拉帮结派,孤立他人,确立自己中心地位,证明自己凡事正确的行径,堪称令人瞠目结舌。这放在不懂事的孩子身上尚且情有可原。若是一个成年人,依然采取如此激进的手段,去对待不同的观点,实在是狭隘而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