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自战国的过渡,通常被公认为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以几家家族篡位作为开篇,确实更加易于记忆和分割。
山西历史丰富多彩,许多帝王将相的功业都源于此。然而,被称为"晋"的原因是因为春秋时期曾有一个影响力非凡的国家。晋国作为当时春秋时期第一大国,其最大功绩在于保护中华文明的火种。晋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生产力强大,几乎涵盖了当时的华夏大地精华地区,包括现在的山西全境、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陕西东部和山东西部。其国力之强盛,甚至超过了解体后的三个国家,它们都在战国七雄中名列前茅。
晋国失去控制的原因是什么呢?晋国的衰落主要源于封建制度的弊端。周朝的衰亡正是因为诸侯的权力被架空,类似地,诸侯也有可能被其手下的大夫们所控制。晋国王室之所以被架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内部斗争和血腥的历史。例如,晋文公重耳是五霸之一,他因为家族内部的权力争夺而被迫流亡了19年。这段痛苦的经历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中,因此他开始对自己的家族内部的纷争采取严加防范的措施。
为了确保权力不被稀释并避免家族内部的血腥争斗,晋文公决定让异姓贵族来担任执政官的职务。这个执政官类似于后来的宰相或今天的总理,负责全面工作的具体执行。然而,尽管晋文公的改革避免了家族内部的血腥争斗,但这些异姓执政官逐渐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利益集团——卿。他们通过一代代的演化,积累了巨大的权力和财富,成为了晋国政治体系中的主要力量。这些“卿”与王室的利益并不一致,甚至有时会对王室构成威胁。因此,晋国的政治局势逐渐失去了稳定,最终导致了晋国的衰落。到了春秋末年,晋侯已形同汉献帝,曹操之流却不止一人。
三家分晋前夕,六卿:智氏、中行氏、范氏、韩氏、魏氏、赵氏共治晋国。如今,六卿之名已鲜为人知,人们熟知的是三家分晋的结果。老智家、老范家和中行家未能挺过战国时代,原因始于老赵家的阴谋。当时,除六卿外,还有一些小势力,如邯郸氏掌控邯郸。
邯郸氏本与赵氏同根生,因其一支迁至邯郸而改姓。赵鞅对邯郸心存觊觎。三年前,他围困卫国并诱使卫国进攻五百户人家,以此为诱饵向邯郸氏施计。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赵鞅终于找到了邯郸氏的族长邯郸午,并请求他归还五百家。然而,贪小便宜却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个道理永远不过时。无论我们处于什么地位,都应该努力修炼自己,变得大气起来,因为心灵的贫穷才是最高昂的成本。
随后,赵鞅突然发起了一次迅猛的抓捕行动,将邯郸午拘留在晋阳。他派遣使者通知邯郸氏,指责邯郸午贪图小利且缺乏诚信。作为族长,赵鞅决定对邯郸午进行处决,并要求邯郸氏迅速商讨下一任族长的人选,并将结果上报给他。
邯郸氏一直将赵鞅视为兄长,以为他会像家人一样关心和保护族人。然而,他们却没有想到赵鞅会如此冷酷无情。对于自己的想法,他们感到非常愚蠢和天真,因为他们的兄长不仅背弃了亲情,还拘禁了族长并最终导致了邯郸氏陷入危机。
在面对赵鞅军队的威胁时,邯郸稷决定反抗赵鞅的统治,视其为非邯郸氏大族长。此时,中行寅作为中行氏的掌门人挺身而出,提供了援助之手,并引入范氏家族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来共同对抗赵鞅。
中行氏、范氏以及邯郸氏的三国联军成功地击退了赵国的侵略军,并展开了追击行动。这使得赵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导致赵鞅只能带领残部逃回晋阳(今太原)。
在初战告捷后,中韩氏和范氏计划利用这个机会彻底消灭赵氏。他们发动了大军,将晋阳团团围困起来。
赵鞅感到尴尬,因为他原本计划的反攻柏林现在反而让他自己陷入了困境。作为庄家,他面临着被清盘的风险。报应来得如此之快,赵鞅开始迅速思考应对策略。
作为一个善于玩弄阴谋诡计的人,赵鞅开始从利益出发,寻找新的盟友。他派遣谋士找到了势力强大的智氏家族,并对当前的局势进行了以下分析:
首先,在中行氏和范氏被消灭后,他们的地盘与智氏的控制范围相邻最近。因此,在重新分配采邑时,智氏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
第二,鉴于赵氏与邯郸氏同属一族,当赵氏灭亡后,邯郸氏将成为六卿之一。在战火中结成的友谊以及成长壮大的他们将获得中行氏和范氏的支持。届时,作为实力最为强大的家族,智氏若出兵援助邯郸氏,韩氏与魏氏这两个传统上倾向于保持中立的家族也将紧随其后。那么,我们四大家族团结起来,是否有机会共同消灭这两股敌对势力呢?
智氏在深思熟虑后,认为时机已成熟,应该将当前的局势从六家相争转变为麻将游戏。六卿之位过于拥挤,是时候进行淘汰了。
随后,智氏与韩家、魏家联手带领精锐部队来到晋侯面前,指出中行家和范家的行为不正派。他们利用赵家内部矛盾的机会,企图消灭老赵。我们三方都应站出来捍卫正义。
晋侯明智地确认讨贼檄文并盖章,三家人马随即向晋阳进发。中行氏和范氏面临三策:攻晋阳取胜利谈判(下策),分化瓦解三家联军(中策),退回本土防守积攒实力(上策)。实际执行时,1和2可先行实施,若情况不利再考虑撤退战略。
然而,二氏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晋国的首次内战正式爆发,四家对两家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明显。中行氏和范氏遭受了四卿大军的重创,逃亡至自家采邑时损失惨重,精锐几乎全军覆没。
随后展开了长达八年的持续混战,主线剧情便是智氏和赵氏对二氏的持续追杀。后来,中行氏的大本营朝歌被攻破,中行氏开始逃亡。
他们逃往外甥邯郸谡的领地,但是邯郸城未能坚守住,最终邯郸氏被赵氏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