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老聃守丧期满返回周都。周敬王四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到迫害。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聃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职。于是,他离开王宫归隐,骑一青牛,计划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离开周王朝洛邑不远,只见四野一片荒凉,到处是战火毁坏的地方,田地也荒芜了,没有人耕种,大路上只有奔跑的战马,有的马还拖着大肚子艰难地跟在后面。目睹此景,老聃心如刀绞,内心想道:“尖兵利器这些不祥和的东西,不是君子所常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即便使用也要适可而止,以不用为最好。即使因此而取胜,也不要自鸣得意,因此而自鸣得意的人是以杀人为乐的人。以杀人为乐的人是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的。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会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现在,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如果天下顺道,连战马都会用来耕地了;如果天下无道,戎马产驹都只能在战场的郊外。连马驹都生于郊外,就会国破家亡啊!”
话说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年少时就爱好观天文、读古籍,修养深厚。一天夜晚,他独自站在城楼上凝视星空,忽然看见东方紫云聚集,长约三万里,形状像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他自言自语地说:“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关尹早闻老聃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将来?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七月十二日午后,夕阳西斜,光华东射。关尹正要下关查看,忽然看见关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老者白发如雪,眉毛下垂到两鬓,两耳下垂到肩部,胡须下垂到膝盖,面色红润,穿着白色长袍,简朴干净。关尹仰天而叹说:“我真是今生有幸,能得以见到圣人!”于是,关尹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在青牛前拜见说:“关尹叩见圣人。”
老子看见叩拜之人方脸、厚唇、浓眉、端鼻,威严而不冷酷,柔慈而无媚态,早知非一般常人,故意试探说:“关令大人叩拜贫贱老翁,这不是常礼啊!老夫不敢承当,不知有何见教?”关尹说:“老人家,您是圣人啊!务求您留宿关舍,为我指明修行之路。”老子说:“老夫有什么神圣之处,受你如此厚爱?惭愧惭愧,羞杀老夫了!”关尹说:“关尹不才,好观天文略知变化。看见紫气东来,就知道有圣人西行。又看见紫气浩荡,滚滚如龙,长三万里,就知道来者至圣至尊,不是通常的圣人;又看见紫气前端白云缭绕,就知道圣人白发,是老翁的样子;还看见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就知道圣人骑青牛而来。”
老子听了,哈哈大笑:“过奖、过奖!老夫也早闻你大名,特来拜会。”关尹听到大喜,不停叩头。之后,关尹引领老子到馆舍,请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恳求说:“先生是当今大圣人!圣人不会把自己的智慧占为己有,一定以增长天下人智慧为己任。现在您将要去隐居就有点不仁慈了,求教您的人就很难找到了!为什么不将您的圣贤智慧写成书呢?关尹虽然学浅粗陋,愿意代先生传于后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
老子还是不想写书,关尹不得不说:“如果您不写,别怪我不放您入关。”就这样,老子被逼无奈,只得答应了。老子借鉴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以及百姓的安危祸福,思索其根源,用了三天时间,写成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开头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们称为《道经》。下篇开头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们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讲的是宇宙本原,包含天地变化的规律以及阴阳变幻的奥妙;下篇《德经》,讲的是为人处世的方法,包含如何处理人事进退及养生之道。
老子走后,尹喜辞去关令的职务,每天在楼顶上默诵《道德经》,刚开始不太明白,直到背诵熟练了,渐渐品味出其中的奥妙,最后终于悟出真理,修成大道,成为文始先生无上真人。尹喜在去世之前,来到老子故里,并把自己的躯体留在这里,让自己的忠魂永远守护恩师的家门,以恩师报答五千至言教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