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起走~
如果你的孩子被一个比他高、比他大一圈儿的孩子用铅笔扎在手背上,你见到他时,他正流着眼泪委屈地看着你,向你哭诉对方对他的伤害,而那位同学就坐在孩子的旁边……你怎么办?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
事发当天
01
下午,我比以往早一点儿去接小朋友。在屋外,我隐约听到老师说着什么,等了两分钟小朋友还没出来,进屋,我惊愕地看见他流着泪~~我走到他身边,他对我哭诉着说:“***用铅笔扎我!”
那个孩子就坐在小朋友的旁边。
我看到孩子的手背被扎的深深的圆印。
老师在一旁大声呵斥:“”**你怎么能用铅笔扎人呢???待会儿你爸爸来了,我就告诉他!”
我拉着孩子的手,平静地问那位小朋友:“这是你扎的吗?”
***沉默不语,拿出写字本,低头开始写字。
我问了他好几遍,他没有应答。
我说:“你没有说话,就是默认了?!”
那个孩子头也不抬,一直写字,写得很匆忙,眼里禁不住流出了泪水。
我对他说:“你也很委屈,是吗?”他没有吭声。
然后,我想要和他们两个人对话,于是把***的写字本收起来,放在我的手下,对他们说:“你们来说说事情经过吧,谁先说呢?”
小男孩眼睛里透着浓浓的怨恨、怒气和委屈。
我家小朋友说:“他先说。”
可是***没有动静,于是我让自家小朋友先说。
小朋友说:“他用铅笔扎我!”
“我没用铅笔!”
***理直气壮地反驳道。
我问:”那这个印记是用什么弄的呢?“
男孩说:”我用的指甲。“
”好!我很佩服你的勇气,你承认了这个印记是你留下的。“
我家小朋友边说边掉眼泪:”我就拿了我跟前的一个瓜子,他就打我,然后扎我!“
男孩怒气冲冲地反驳:”我没有!“
但是,他没有更多反驳的话。
我说:“任何事情双方都是有责任的。”
看着一个流着眼泪、手受伤的自家孩子和另一个默默流泪的同龄孩子,在二十多人的房间里,我做不到把他们俩带到一个安静、独立的环境里,怎么办?
我开始有些许着急解决矛盾的心平静了下来,我想要慢慢地和那个男孩聊一聊。
我问那个男孩:“在这之前你们有不愉快吗?”
他看着我忿忿地说:“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口他用剪下来的跳绳沾了口水往我身上抹!”
“那时你就不高兴了,是吗?”
他不抬头,只是点点头。
"那你告诉他你很生气了吗?“
他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摇了摇头。
“在那之前还有生气的事吗?”
他看着我,点了点头。眼里开始有泪水。
“在学校?老师批评你了?”
他只是流泪,没有回答。
我看着他觉得心里好难受,感觉到他有满肚子的委屈却不敢说出口。
我擦拭着他留下的泪水,没有再追问。
我接着对他说:“阿姨很感谢你信任我,告诉我了学校门口的那件事!那你的生气从出校门一直带到了这里,后来出现了刚才的情况,你就把怒气撒到他的身上了。是吗?你长得很强壮,而**(自家孩子)则不是这样。你们之前不止一次的冲突造成他身体上有过伤害,这我都知道。我一直认为你们之间的事情需要自己解决,而大人之间解决,可能你会受到惩罚。阿姨比你高,比你大,如果我不高兴了,打你一巴掌,你会觉得怎样呢?会不会很委屈、很生气?“
他点点头。
“再比如,你爸爸很高大,和他在一起你会不很有安全感?感觉到他在保护你?如果他不高兴了打你,你会有什么感觉?会不会觉得不公平,会不会很委屈、很生气?”
当他听到“如果爸爸打你”时,他又哭了!
听我说完这句话,他点了点头。
“你还那么小,心里装了好多的委屈和生气,会很难受。你可以把它发泄出来,比如回家抱着枕头狠狠地捶几下,对着被子狠狠地捶几下,把不高兴发泄出来,会好很多。好吗?”
他点了点头,眼泪一直在默默地流。
“无论两个人多么生气,争吵得多么凶,如果没有动手,都好说;而如果一个人先动手,比如我打了你一拳,是不是就不一样了?你明白我说的意思吗?”
他点了点头。
“阿姨不会要求你对他说对不起,因为你心里可能还有委屈;我现在也不能要求他对你说对不起,因为他也有委屈,我还需要和他聊。谢谢你今天对我的信任,听我说了这么多!如果哪天你想和我聊天,就和我聊,或者直接告诉我,好吗?“
他点了点头。
(用时大概半个小时,小男孩大部分时间都流着眼泪。)
接着,我和老师沟通了一下,请她先不要告诉那个男孩的爸爸今天这件事。并告诉老师我和他聊了,表达了自己对那个孩子的心疼和不认为严厉教训是对他教育的好方法的观点。虽然老师不是很认同,她说:“我开始是吓唬他的(告家长)。这样的行为必须要管!否则以后会……”但是她很明白我说的——如果严厉打压,他会越来越压抑,只有在学校找到比自己弱小的,欺负他们才证明自己强,因为他们很自卑,常常被告状,常常被告诉不好……
然后,我带孩子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小朋友告诉我跳绳不是他剪断的,因为今天他没有带剪刀,是他拧断的!断的一节跳绳上的水,是他拿到卫生间清洗时留下的水,而不是口水!
我问他:“你在把跳绳往***身上蹭的时候,感觉到他不高兴了吗?”
他说:“没有。”
小朋友还说:“从学校到老师家的路上,老师让我们手拉手,我不想拉他的手,那时我也不高兴了。到了老师那里,我坐在我平时坐的位置,***又坐到他今天坐的地方(我旁边),然后我们俩就不痛快,后来就闹起来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
02
回家后,我和小朋友沟通他们之间矛盾,从向外指责对方到向内找自己责任,体会两种情形的心里感受。
孩子感受到指责别人时很生气。
向内找自己的责任是在我的示范之下,他逐渐说出:“在校门口,我用跳绳和***玩时,我没有感受到他生气,我有责任。“
当他说:”在老师那里,我拿面前的一颗瓜子想给妈妈吃,我不该拿“时,我说:”你不知道那个瓜子能不能拿,如果说自己拿错了,可能是全部否定了自己。其实关键是有没有沟通,比如拿的时候问一下,如果说自己有责任,那是不是没有及时询问对方呢?”孩子想了想,点了点头。
“不知道明天你们如何解决今天的矛盾呢?”
半小时后,孩子说:“我向他道歉吧。”
我很惊讶,孩子笑着说:”因为我也是有责任的!“
03
感受
1.耐心、平和、中立、平等地和孩子沟通,是了解事情本来样子的基础,更是走进孩子的内心,掌握行为驱动力的砝码。在和小男孩聊天时,我从站着与他面对面,到坐在他旁边与他面对面;从有其他孩子打扰,到只有我们两个人专心地聊。真的很感谢这个孩子如此有耐心地听我诉说,并给予了及时的回应。我能感受到孩子被尊重、被理解时,紧张、愤怒、戒备的心一步步柔软,更能感受到孩子心里压抑的委屈、怨气有多么深。
2.家长面对孩子以大欺小、以强欺弱,除了需要心态平和,更需要智慧。我们要帮助孩子解决的不是遇到某一个人如何应对,而是遇到这类人、这类事情怎么做、怎么想。作为弱者的家长,需要帮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树立自信心,拥有强健的体魄和价值分析判断能力;作为强者的家长,需要认识到孩子身体的强壮不表明心灵的强大,需要认识到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动机、都有根源,要追根溯源,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到“欺负弱小“不是强者的行为,是自卑使然,是爱的缺乏!真正的强者会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弱者!
3.孩子每时每刻对我的爱都真是让我感动,就连一个他喜欢吃的瓜子,他都想着要给妈妈带上,让她尝尝。还有什么比这份无条件的爱更让你感动的呢?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他能说出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能悟出你想要他悟的、甚至是你意想不到的道理。
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尊重,真正地倾听他们,他们也会给予你同样的爱和尊重,并把这份爱和尊重给予别人!
💗沟通,是关乎关系紧张与融洽的关键。
04
第二天
我接小朋友回家后,问他今天有没和***说起昨天的事?小朋友点点头,我问他怎么说的?他想了想说:“忘记了。”
我的心里有点儿疑惑。
我接着问他:“是你去找他说的吗?”
他说:“我正想去和他说时,他就过来和我说了。”
“他说的什么?向你道歉了吗?”
小朋友点点头。
我睁大了眼睛👀,说:“他主动向你道歉?他怎样说的?是说‘我昨天把你的手扎了,对不起!’吗?”
小朋友点点头,说:“嗯,是这么说的!”
我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真是太惊讶,太欣喜了!
小朋友说:“妈妈太厉害了,你起到了很大作用!”
我来不及感谢他的赞美,追问他如何回复的,小朋友说:“我接下来就说我自己,自己的责任,说了好多,我都忘记了。”
这是那位小朋友第一次主动道歉!我真心佩服他、欣赏他的担当和勇气!
05
第三天
我接小朋友时看到了小男孩👦。
我走到他跟前,对他说:“听**说你昨天主动向他道歉了。”他愣了一下,眼睛👀望向小朋友,没有说话。
我接着说:“我特别佩服你!你很有担当!有胆量!是个男子汉!”
他露出纯纯的、有些羞涩的笑容~~~~~
🌻我不得不由衷地感叹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孩子都有追求美好、做到卓越的渴望,他们最需要的是来自他人的接纳与尊重,尤其是父母的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理解、尊重、包容与支持!
💐蹲下来、看着他们、接纳他们,走进孩子的心,那是一片广阔、美好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