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是一位七年级(初一)的女生,来做咨询的原因是母亲觉得女儿压力过大,情绪容易极端。做了两次咨询后,YJ抱怨了跟母亲之间的无法沟通,母亲情绪的不稳定,从小到大住老师家等等。YJ觉得问题的原因在母亲那儿,而我发现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她跟母亲之间,父亲在哪儿,在问题和矛盾发生的时候,他都在做什么。YJ说,父亲很忙,每天在她睡醒前就出门了,在她睡着后才回家,一个人支撑起了一个家,母亲是全职太太。
有一句话是这样总结中国的家庭的:缺位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这个家庭里,每个人其实都非常的坚强,都承担着属于自己的责任。父亲独立承担着家庭的经济,母亲独立承担着孩子的抚养和教育,女儿独立承担着自己的学业和母亲的情绪。因为每个人都承担着过重的负担,所以没有多余的力量相互支持,并成为彼此的负担源头。母亲成了女儿的压力源,女儿成了母亲的情绪源。
如何让他们学会相互支持,而尽可能少的成为对方的负担,成了重中之重。
于是我约见了一次整个家庭,父亲,母亲,YJ,妹妹。一开始父亲对于YJ的眼泪和情绪,更多的是:“你不用如此呀,没必要呀!”“你想要什么你就说,父亲买给你。”通过一些引导和互动,我试图让父亲认识到,他对于这个家庭的意义不仅仅是靠勤恳的工作成为经济支柱,他还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可以很忙很累,极少有时间关心到他人,这没有关系。他只要保持着一份关心的姿态就好了,作为一个不在场的人,他可以对妻子和女儿可以起很大的支持作用。母亲和JY陷入情绪旋涡的时候,他可以做的,比他想象中的要多,也更重要。
男人的三个角色:丈夫(跟妻子互动),父亲(跟孩子互动),男人(兴趣爱好)。中国多数父亲,都被变成了一个赚钱机器,而不是一个丈夫和父亲,更无法做自己,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经济是一个大主题,压在我们每个人的头上,这不代表我们就因此把丈夫和父亲的角色给忽略了。很多男人以为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会让他们更累,也无从下手,所以总是对家里的事持观望和远离的态度。其实他们因此也失去了自己最有力的一份支持:作为丈夫得到妻子的支持,以及作为父亲得到孩子的支持。一个幸福的家庭,必然是相互之间可以相互支持的。假如永远都是男人支持这个家,这个家不能支持这个男人,那小三就该上位了。
父亲是一个内向的人,他至始至终都寡言少语。很多时候,母亲会代替他说话。但是访谈结束,我看到一家人出去是带着轻松的姿态的,父亲搂着YJ的肩膀走出访谈室的门,这个动作让我知道,这次咨询有了一些成效。
很多人以为多关心家庭是要抽更多的时间陪孩子,给妻子浪漫,并因此退却。其实支持,很多时候只是一次牵手,一个眼神,一条短信,一个肩膀,一份姿态。
第四次咨询,YJ一个人来了,忙碌的父亲并没有时间来。这次做的是一次个体咨询,YJ告诉了我那次家庭会谈之后她的状态很棒,做什么事儿都非常有力量,并且感觉自己更坚定果断了。咨询结束后,母亲告诉我,家庭访谈后正好其中考,YJ的状态很棒,在年级段里进步了200多名。这也算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吧。
孩子的负担其实非常大,以前甚至一遇到考试前一夜就发烧,每次考试总是出各种岔子,情绪压力极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带来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人把原因归于孩子内心脆弱,所以拼命去提高孩子,这的确有可能让孩子更优秀,但也有可能让孩子背负极大压力,更容易崩溃。我把原因归为家庭成员之间无法相互支持,所以每个人都对这个问题负责,并一起参与其中去解决。但是每个人也不会成为家庭的替罪羊,成为问题的唯一指向。(如何科学的寻找问题的原因,让问题更容易解决,关注公众号,后台发送“归因”,获取往期文章以及语音课程)
文章指出父亲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不是把问题的源头归于父亲的缺位。现在家庭教育这一领域有一极大的误区: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当你把问题都归于家长的时候,一方面会对苦苦支撑的家长造成极大压力,一方面也会忽略孩子自身的力量和资源,同时也只是把替罪羊从孩子换成了家长而已。
后记
这个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上进的,坚强的,可爱的人。我们走入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发现所谓问题背后的努力和苦衷。好像很多出问题的家庭一样,问题不在“某个人”身上,而在于彼此之间的互动模式上无法给予对方支持,甚至成为对方的负担。
假如我们想从问题的源头去解决问题,最终会发现陷入死胡同。原本孩子是替罪羊,然后父母成了替罪羊,最后祖祖辈辈成了罪的源头。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思考,我们一个家庭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去共同努力应对,我们每个人可以做一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