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左风流 江北靑箱 新城王
山东是孔孟之乡,在经历了春秋战国学术至尊的崇高地位之后,至明清,山东的学术地位已大为减弱。明清两朝,江南高产士人,为科举考试贡献了大量人才。而能与江南文坛相抗衡的,是以山东新城王家为代表的山左文人。
新城王家是魏晋时期世家望族琅琊王的支系,明清时先后考中36位进士、52位举人、162位贡生,新城王家出了许多文人,包括著作家、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以及名医,有诗文集传世者50余人,各类著述达200余种。明清时,王家尚书、督抚以及道、府以上的朝廷大员有数十人,还出现了“父子尚书”的辉煌时期。王氏家族在明朝末年被称作“王半朝”,平民之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峨冠博带、缙绅满门的官僚世家。在新城王氏名人中,王重光、王之垣、王象乾、王象晋、王象春、王士禄、王士禛(渔洋)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山左是山东省别称。而清初山左文人的领袖就是新城王士祯。王士祯是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官至刑部尚书,王氏家族的八世祖,世人称为王渔洋。王士祯十七岁应童子试,在郡、邑、提学三试中都名居榜首。后来他赴京应试,和王士禄、王士祜两位兄弟同时得中,一时“一门三进士”成为京中佳话。王渔洋统领清初诗坛五十年,一生创作30余种560余卷,诗歌4000多首,可谓著述等身,至老不倦。《清史稿》称:“士禛以诗被遇,清和粹美,蔚为一代正宗。王士祯虽不是状元,但他在文坛的风头却远远盖过了状元。康熙皇帝对王渔洋给予高度评价,并手书“清慎勤”三字亲赐。王士禛论诗以“神韵”为宗,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作为诗的最高境界,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
王士祯与清初“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过从甚密,诗文往来不断。当年,在戏剧界混得风生水起的李渔,晚年开了一家芥子园书店。为了提高书店知名度,他向一些名士高官求赐稿件。他趁王士祯到扬州做官之际,专门前往向其求赐一部诗集,在芥子园刻印。由此可知学霸王士祯在文坛、曲艺界的辐射能力。
新城王如此显赫,是和他优秀的家风家教家训密不可分的。四世祖王重光的家训是:“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王渔洋《手镜》写给其三子王启汸的一本小册子。王启汸即将赴任唐山知县,时任户部左侍郎的王士禛唯恐儿子不能胜任,于是亲著《手镜》一册寄给王启汸,向其传授为官之道,教导他如何谨守家风忠勤报国。《手镜》共有24帖、3009字,其意是“随时捧在手里的一面镜子,时刻警示自己如何做人”。 王渔洋在《手镜》序言中写道:“皇上御书赐天下督抚不过‘清慎勤’三字。无暮夜枉法之金,清也;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畿辅之地,果为好官,声誉易起。如不努力作好官,亦易滋谤。勉之,勉之!”
网上的新城王家风家教家训的故事很多,新城王家在明清崛起并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