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先生“心之多重结构”的理论耐人寻味。心从里到外,由真我、灵魂、本能、感性、理性这五层组成。核心是真我,真我就是真善美,具体来说,包括坦诚心、上进心、谦虚心、反省心、感谢心、 知足心、利他心、乐观心、勇猛心等等。
从年轻时起,稻盛先生就意识到,比起科学技术,比起经营战略等,人心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他提出并贯彻“以心为本”的方针,时时审视自己的心态,净化自己的心灵,同时洞察他人的心境,千方百计、殚精竭虑,努力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他甚至提出,人生的目的,归根结 底,就是提高心性,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目的。
所谓提高心性,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实践真善美,时时事事让良心、让真我释放光彩。
如何修行?稻盛先生从切身经验中总结出六条,就是需要在六个方面做出努力,称为 “六项精进”。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精益求精, 从中获得乐趣,就能抑制怠惰之心。同时,聚精会神,专注于工作,私心杂念自然就会消退。这是最有效的修行。
2、“要谦虚,不要骄傲。”努力工作获得了成就,特别是掌握权力以后,人就会傲慢起来,这简直是历史规律,连伟人也很难免俗。 因此,抑制傲慢心、保持谦虚就是一项很重要的修行。
3、“要每天反省。”即使很勤奋,但人有时还是会偷懒;即使告诫自己要谦虚,但因为有小人奉承,人还是禁不住傲慢,有时还会发脾气。坚持每天反省,就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坏。这条修行必不可缺。
4、“活着,就要感谢。”人若认真反省,意识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得益于周围人的支持与帮助,就会生出感谢之心。另外,如果把挫折和灾难看成磨炼心志、增益能耐的机会,因而由衷地说一声“谢谢”并更加努力的话,就是非常卓越的修行。
5、“积善行,思利他。”这项修行中要注意的是,“大善似无 情,小善是大恶”。分清大善和小善,真正为他人好,真正利他,才是有效的修行。
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实践上述五项,烦恼就会大大减少。 但人毕竟是烦恼的动物,特别是遭遇失败、打击和委屈时,难免痛苦 烦恼。这时候,以理性抑制烦恼,把精力投向新的工作,就是很好的 修行。
只要坚持这六项修行,心性就能提升,事业就能成功,人生就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