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16年12月。
2016年圣诞节的清晨,我身背双肩包坐着绿皮火车到了汕头,开启了一年一度的冬季旅行。汕头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四个特区之一,它的火车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简直就是回到了二十年前。
坐公交到了城里,八点半,街面上几乎没有店铺开门,找不到吃早餐的地方。我以为是周末的缘故,后来问本地人才知道,平日也是这样,汕头人人都睡懒觉。最勤快的是家长,早上起来送孩子上学,然后赶回家接着睡回笼觉。这可真是个慵懒的城市。
走了好一会儿,饿得头晕眼花,总算找到一家普普通通的早餐店,店里也没几个客人。色彩很是扎眼的招牌上写着“潮阳塔脚干面”,看样子是一个地方品牌。潮阳以前是个县,如今是汕头的一个区,塔脚或许是城里某个佛塔的下面?
进去看,干面很明显是碱水面,是类似于武汉热干面的干拌面。我觉得碱水面不是潮汕传统饮食,就决定尝尝干粿。这家店有有10元、15元和20元三种,早餐就有这么贵?
干粿这个名字并不常见,或许潮汕才有。粿就是粿条,是米粉制品在闽南、潮汕等地的称呼,客家人则称之为粄(读板),粤东这类食品叫河粉,粿条近似于河粉,两者在配料上有差别。
在潮汕,这类米制品有两种:米粉和粿条。米粉是挤压而成,粿条则是在平板笼屉上蒸熟,冷却切成条状。粿条由是纯大米制成(河粉则会加入薯粉等),呈乳白半透明状,米香更浓,口感柔软,烹饪中易折断。
这家店里两个小伙子在忙碌着,面前的食材和配料种类很少,比起重庆酸辣粉之类的差远去了。一位在片猪肉,操作台上堆着大块的猪里脊肉,很新鲜,看得出是今早宰杀的。小伙子头也不抬,从容不迫地剔去肥肉和筋膜,将肉片切得很薄。我还从未见过哪里的早餐店用这么多整条整条的里脊,这种纯瘦肉用来做早餐?
再看那做干粿的伙计,先将粿条在汤锅中烫过,捞出,淋生抽,撒上碎花生和葱花。然后抓一把切得薄薄的里脊肉,居然再用电子秤称量(这就是三种价格的差异,在肉的分量上),之后丢入烫粿条的笊篱中,浸入煮粿条的锅里,只是稍滚一下即捞起,倒入放了少许调料和生菜的汤水里。原来干粿就是干拌粿条配肉片汤,看这笊篱中里脊肉的分量,无怪价钱不便宜。
干拌粿条的碗中白、绿、黄三色,柔软的干粿夹着花生的香脆,有些肉汤味道,并不特出,只是清爽利落。另一碗肉片汤看起来简单,却充分体现了潮汕饮食的特点,极讲究肉的新鲜,明确禽畜身上的哪个部位,尽量减少烹饪以保持原味和鲜嫩。
别小看这一点,试问:全中国有哪些地方粉面中的肉末、肉丝,你能知道用的是后腿、五花还是后颈?是昨晚菜场剩下来的杂碎还是冰箱里的冻肉?
在汕头就能,一份平平常常的干粿,展示了潮汕饮食的最大特色:新鲜、放心。
后记:
敬请关注本系列将会陆续发布的寻味中国之潮汕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