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执着的兔子》
曾经有一只兔子,到五金店里面去问老板:“老板老板,有没有胡萝卜?”
老板说:“没有”
第二天,它又到五金店问老板:“老板老板,有没有胡萝卜?”
老板说:“我们是五金店,没有卖胡萝卜”
第三天,它再次到五金店问老板:“老板老板,有没有胡萝卜?”
老板说:“不是和你说过没有卖胡萝卜,再来问我用钳子拔了你牙齿”
第四天,它还去五金店问老板:“老板老板,有没有钳子?”
老板说:“没有”
兔子:“那有没有胡萝卜?”……
真的让人忍俊不尽,与其说 这只兔子是执着的兔子,不如说它是执拗,因为就像是南辕北辙,你走错了方向,盘缠再多,东西齐备又有什么用呢,可能是徒劳无功,就像我们焦点中所说的:“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今天看到卓老师的分享中所说的《强迫性关怀》,我们做家长的好像是觉得,什么事情都不舍得让孩子干,只要他好好的学习就行了。也就是说饭给他做好,衣服洗好,袜子叠好,甚至连牙膏都给他挤好,觉得这样就是疼爱孩子、关心孩子,可是这样的做法让孩子感受到的又是什么呢?有可能是一个强迫性的关爱。因为他吃什么吃多少?穿什么穿多少?完全是由别人来掌控的,“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没有自己的感受、没有自己的体会和选择的生活,就像一个被操纵的木偶。孩子其实内心是感受不到这种爱的,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愤怒和厌烦,因为没有选择就感受不到自我的存在。而且在这种生活上,完全不用孩子动手,只讲学习考试成绩的状况下,成绩的风吹草动,就会让孩子觉得如临大敌,因为这是他唯一呈现自己价值的地方。所以说很容易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
那还有一种情况,也就是说孩子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份关怀,关怀这份爱,如果说稍微照顾不周,就会让他特别的生气,因为他会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这些都是你应该做的。有可能你千辛万苦养出了一只“白眼狼“。如果说长大了走进社会,工作中的压力和人际状况需要他去单独面对和处理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无法面对,这时候他对于家长之前的这种关爱疼爱,就会产生出很多的愤怒和埋怨都是你们给我造成今天这个状况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情,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我们想要的是什么?那么你的这种做法才可能不偏离方向,才可能有真正的收获。比如说当我们什么都想去替孩子干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是自立、自信、独立的孩子,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能的孩子?如果说孩子这次考试成绩不太好我们会有很多的愤怒和情绪,想着去批评呀,自责呀,唠叨埋怨呢,觉得“我啥都没让你做,你就给我考这一点分?“那我们想一想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是他下一次更愿意努力的去学习呢,还是说一蹶不振,丧失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呢?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那我们就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