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是60組干支紀年中的第三个
,这篇是我的七月一班十年之约第三份月总结。
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丙寅年是1986年,大象放映室做过名为《激荡40年》的纪录片,其中就包括这一年,顺便推荐一下这个系列视频。
上上周的七月一班写作主题是今年剩下的两个月做什么
,索性和这个月总结一起写了吧。
这时我刚刚从外面吃饭回来,都已经9:30了,皮皮还在跟爸爸周旋,不肯睡觉。
我却是非常放松的,洗碗机在唰唰地响,像可以安神的白噪音一样。
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杂乱无章的碎碎念就要上场。想把这一个月脑海里面冒出来的无法单独成文的刹那念头都啰啰嗦嗦地写在这里。不用考虑谋篇布局,不用考虑文字修辞,很是轻松自在。
简书
总结从简书相关的内容开始吧。
这个月在简书的伯乐工作内容总结于《简书社区伯乐散文领域 海泩 十月份推文总结 及 《散文⭐散是满天星》新专题宣传》一文。
这个月在自己写文方面,总的来看比上个月逊色一些:
- 故事只写了一篇,《水库往事》,这还是赶在最后一天完成的。
- 《艺术与美 | 丝弦 | 韦编三绝神思通》,这篇是《抚丝弦》文集第二篇。
- 《七月一班 | 双猫际》、《七月一班 | 会做『咖啡机』的男神》,这两篇都是写给七月一班同学的文章,本来还该有一篇人物采访,拖延至下周完成。
- 《词 | 忆江南 绯色向东开》、《词 | 更漏子·泅》、《词 | 南乡子·雪魄》、《词 | 珍珠令·与谁寄》,诗词作业倒是没有拖欠,还把大姐成功拉入填词坑,以后愉快地拉着她一起“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外陈先生虽然对我花大把时间沉迷简书颇有微词,倒是很支持我学诗词,偶尔还能给出不错的点评和建议,意外收获。
- 《红楼 | 第一回 一个长篇的开场》、《放牛班的春天 | 相信的力量》,读书/观影的感想。
- 《邂逅 | 哈佛老校区》,文集《海邂逅》添的新篇,唉,只是照这个进度下去,这个文集什么时候能补全以前的邂逅呢。
- 《亲子 | 余生岁月漫长,唯有爱你不变》,这个月的大事件之一是皮皮两周岁啦,一篇书信体散文留作纪念。
还有一件事是我加入理事会之后尝试去做的事情,那就是将简书和纸媒连结。只可惜目前难产。虽然网上查到以前有过App和严肃文学合作,提供投稿入口的先例,但是貌似目前已经取消。估计背后有我想象不到的困难。此外,通过和几个纸媒常有发表的作者交流,可以发现目前纸媒倾向于接收有作协背书的作者稿件,而作协接受成员会主要考察作者已有成就,比如参加各类征文大赛获得的奖项。因此绕到最后的结果是,和简书有些距离。简书目前也有自己的征文活动,不知道未来有没有可能受到更大群体的认可呢?
饮食人家
最近天黑得越来越早了。以往吃完晚饭还可以借着窗外的光和皮皮玩一会,如今他们还没到家,外面就已经漆黑一片。天气也在这一个月以内飞速冷了下来,除了从衣物的变化上真切感觉到,也能从饮食方面感受到。
自中秋开始吃的螃蟹,断断续续吃到如今。一开始大可以慢吞吞地细挑慢食,如今一不留神就蟹壳里外都冰凉了。说起吃蟹,不由得想起来一件好玩的事情。
第一次吃螃蟹,皮皮一口都不接受,如今还没蒸,他就开始不断喊着“螃蟹”,一边开心地转圈跳舞。上一次吃的时候,他竟然主动在饭还没吃完的时候就要下桌,连平时最爱的主食也不留恋了,故意留着点肚子。等到螃蟹出锅,恨不得扑到热腾腾的蒸汽上。
看着爸爸妈妈在慢悠悠吃蟹腿,他就在桌旁边不断晃悠,嘴里念念有词,仔细一听是在重复喊“蟹黄”。给他吃蟹腿,他可看不上,只是笑笑摇头,深知好货还在后头。
等到螃蟹壳打开,立马送上来专用的小勺子,大眼睛紧紧盯着蟹壳里面满满的蟹黄,渴望地看着我,嘴里还是不断念着“蟹黄”,大概这是句“芝麻开门”一样有魔力的咒语吧。
我给他舀一小勺满满的蟹黄,小心地吹凉,他就耐心地等着,然后一口吃下,脸上是心满意足的神情。我这边正认认真真地给他掏蟹壳,他已经利索地爬上我的膝头,自己另拿一把小勺子,对着螃蟹另一半下手了。满满一勺蟹膏,煞有介事地吹了几下,往嘴里一塞,继而手舞足蹈地大喊“Oh My God”!
我的个玉皇大帝啊,我跟皮皮爸笑得前俯后仰,不能自已,要知道这可是第一次听他这么夸张地表达自己的惊喜和满足,这是我们第一次从他口中听到“oh my god”三个词,和第一次听他说爸爸妈妈一样值得纪念。
一个螃蟹,啰啰嗦嗦勾出来这么多闲话。还想说说另一道好吃的菜。
有一次在中国超市注意到柜台有卖猪肚,一瞬间想起了曾经在坡县吃过很多次的猪肚汤。
居于热带的新加坡,空调总是温度低得令人发指,在办公室和商场若是没有备用外套,总得冷得起鸡皮疙瘩。因此我格外爱吃些暖和的东西,比如肉骨茶,比如猪肚汤。肉骨茶暂且按下不表,猪肚汤常常是用小陶罐放在大陶罐里面煲出来的,软而不烂,一股浓浓的白胡椒味,闻着就暖和三分。
但是我自己是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偏门”的食材的。不过人菜胆大,无知者无畏,反正网上什么都可以搜到,买回家再说。回家一查才知道,猪肚处理不好极易有腥味,赶忙认真学习了一番如何处理。
先把猪肚上面粘连的的筋膜用剪刀尽量剪干净,然后用食用盐、料酒抓半天,热水冲洗干净,再来一次,并且加上淀粉吸附异味。之后又反复冲洗好多次,拿出搓抹布的劲头使劲蹂躏手中的猪肚。最后再焯水,拿出来再洗再刮一下表层,这才切条和焯水过后的排骨一起,撒上海盐和白胡椒炖煮。
高压锅压制半个小时之后,打开加一点西洋菜烫烫就可以端上桌开吃了,意料之外的美味!排骨和猪肚都炖得极为软烂入味,吃起来毫无异味,香味扑鼻。喝一口泛着些白胡椒辣味的肉汤,一股暖流直奔胸口,满足极了。
打开了这扇奥妙的大门,炖汤的身影就在我们的餐桌上逐渐常见起来。秋意渐凉,喝一口暖心暖胃的美味热汤,浑身都舒畅不少。此时再想想凛冬将至,风雪将行,心中也只剩下红炉温书的惬意了。
工作
事实上,自6月底离职之后,我已经近半年没有正式工作了,一直在等工作签证下来。这个月终于有了前进的一小步。根据目前的新状态估计,不出意外的话能顺利拿到工作签证,然后明年一月顺利开始新工作。
不过,这也意味着一家三口即将分隔两地。到时候一边是新开始的工作岗位,一边是需要关爱的孩子,还有一边是自己爱不释手的简书,想想就有些头痛。时间管理是门大学问呀。
娱乐
过去这段时间,不知是何契机,让我开始看起了脱口秀。断断续续地基本上把第四季这些精彩片段都看完了,跟着多了不少笑声。
看着脱口秀,我不由得羡慕他们的幽默,也忍不住想自己为何做不成一个幽默的人呢?
直到有一天,朋友推荐给了我这篇 文章,这篇文章虽然说的是脱口秀里面的女演员,但是我以为很多内核适用面更广。其中有一段话这么说:
“……表演里的笑话是一个精心设计过的难以回答的问题,加上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她先抛出这个问题,给观众制造压力,再通过意外答案引观众大笑,从而释放了先前的压力。制造这些压力需要用到愤怒和创伤……”
我这才意识到,那些好笑的段子后面,少不了“愤怒”的力量,这无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却巧妙地转化成了积极的产物。而我,似乎恰巧缺少这种愤怒的精神,或者说愤怒的底气和魄力。这个月最大的感触大概就是“幽默不易”。也罢,我还是静静地欣赏吧。
说回来“娱乐”小标题,我大多的业余时间,都在简书上,此外全都是周末陪伴孩子的时光。
带孩子,若是两天都待在家里,绝对是个不小的挑战,上策还是找机会出去接触点对孩子来说新鲜的人和事。
上个月的周末照旧过得丰富多彩,除了已经写了文的《邂逅 | 哈佛老校区》,还去白山看了“秋尾巴”,和朋友们给孩子们办万圣节聚会,参加托儿所的活动,以及和朋友聚餐。
去白山,是早就想做的事。来这边的第四个秋天了。第一个秋天还没学好开车,也没了解这片地区红叶的可贵,错过一次;第二个秋天,皮皮迫不及待要出生了;第三个秋天,正值孩子年幼,老人在准备回国,忙得没工夫想;到了第四个秋天,马上就要离开这个地区了,终于抓了一次“秋尾巴”。
这次约了两年没见到前同事,一个意大利女孩Chiara,和她的美国男友Josh。她们两开着一辆7座车,载着我们和我们的新朋友,既当导游又当司机忙活了一天。白山其实是一片山脉,占地颇广,是这片区域看秋叶最有名的景区,也是一个国家自然公园。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就有络绎不绝的车辆沿着盘山公路观光,遇到观景点就停车取景拍照。
我们在山下时,还忍不住赞叹秋高气爽,道路两旁绚烂多彩的秋叶和湛蓝的天空相映成画,到了山顶却无奈地发现“大势已去”,群山又是一片苍翠,秋叶早已归了根。
所幸最后逶迤而下在一处河谷看到了梦想中的秋景,虽说没有一览众山小、观层林尽染的气势磅礴,却也不失流水潺潺,秋影绰绰的风趣。一群人就坐在水边,一边赏景,一边吃着各自带来的吃食,不失为一场完美的秋游。
今天是Chiara去意大利探亲回来的日子(羡慕意大利有疫苗就不用隔离的政策),下午飞机到波士顿,我们借机请了她和Josh一起来吃中餐,选的是一家台湾餐馆。
没想到台式饭菜和我们平时吃的并无二异。好在这家店味道不错,我们一行人四大一小都吃得格外尽兴。皮皮竟然意外地和Josh投缘。上次Josh充当司机,一直没什么机会和皮皮互动,这次在席间,一大一小两个孩子玩起来了。这倒是头一遭,看到皮皮和我们以外的大人玩得这么来。
今天其实是当地的万圣节,出门前还有朋友在问要不要带着孩子一起去讨糖吃,可惜我们事先没有计划好,错过这个有趣的环节了。
席间问起来,Chiara表示意大利的情况类似于中国,原本不过万圣节,如今却越来越流行。而Josh的感慨却截然相反,表示节味越来越淡了,没有小时候那么多大型活动,现在的孩子也没有以前那么爱玩了,手机这些电子产品同样占据了孩子太多时间。听起来大有我们感慨国内如今年味不再的意味。没想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长大的孩子。
我们入乡第四年了才开始随俗,主要也是因为有了孩子。似乎大大小小的好玩的节日都是因为孩子而存在似的,孩子们是最享受节日的,却也在日渐成长中渐渐失了节日的热情,直到自己有了孩子,仿佛又能重拾童心或者动力,去为了孩子而安排这一切、参与在其中。这大概也是Josh和Chiara今年万圣节一个南瓜都没有买的原因吧。
我们前几年何尝不是,但是今年,却在两周前和朋友一起为孩子们而办了一场万圣节聚会。一堆精挑细选的南瓜,四个两岁左右的孩子,给他们一堆贴纸和画笔,让他们对着南瓜瞎折腾。最后基本都是家长帮忙完成了,再颇有仪式感地每个孩子发一个奖章,皮皮领着他的“The Most Creative”奖牌一脸茫然,看了一眼就嫌弃地扔了,仍旧抱起来另一个孩子的球开心地满足地笑着跑着。
昨天托儿所也办了这样一个聚会,家长们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去玩游戏、吃糖果。乍一走进教室,看到奇装异服的老师们,简直要吓懵了。脸上写着“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干什么”的茫然无措,直到最后游戏都结束了恐怕也没有搞清楚状况。不过,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吃糖果。
2021最后的两个月
终于轮到写计划了。看来平日里感慨有些多,一个碎碎念总结已经写了两小时,不可谓不啰嗦,根本不像总结了嘛。不管不管,每个月就这么一次机会给自己记流水账,且水且珍惜。
最后两个月,大概生活会有不小的变化。要跟进签证事宜,要准备找新城市的住处,要搬家。更重要的是要提前上手工作上的正事了。
预计接下来耗在简书的时间会少一些,要摸索一个新的时间安排,平衡好工作、生活和兴趣爱好这三者。
计划这么短暂?大概因为这是我的风格,找准方向,细节交给时间来决定。等到月总结的时候再来啰嗦一下做了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