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原载个人公众号:回忆是一片森林)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乡村。
没有大江,一条小河源于东北边的地泉,在家乡前面径直向西,拐进西岭村西,朝大海而去。没有大山,村子的左右以及村后都有不大的山坡,树木随着性子生长,二三大石缀卧其间,休闲千年。
小时候,我最喜欢去的,便是村东的笔架山。
笔架山其实就是一个山坡,算是家乡的最高点。坡上树木挤立,几条牛蹄路绕行其间,两块巨石在坡顶相邻矗立,成笔架模样,名字也便因此而来。巨石一面如悬崖陡峭,奇风习习,另一面却倚傍黄土绿树,乡情依依。
说山不是山,一坡阻朝阳。
家乡的早晨,总是从笔架山迎来第一缕阳光开始。
我读小学时,自从学了一篇《海上日出》的课文,便常常与伙伴相约去爬笔架山。因为在“笔架”上,可远眺多个村庄、湖泊,以及大海,观日出自然不在话下。
但母亲不许我前去:“那里树太密了,万一碰到坏人怎么办?!”我苦恼之时,一伙伴献上一计:天未亮时,以学校教的读书歌曲为暗号,闻声则偷偷开门而出,回来时若被发现,便说和伙伴们去学校练习跑步。
我们就依照这种方法出门,近十个小孩子说说笑笑,去登山看日出。同行的还有一伙伴从家里带来的一条黑色小狗,摇头晃脑的,老是奔在前面,又跑错方向,再听着小主人的呼唤折回。
日出日落,青山依旧在,人已不少年。
上个周末,我和妻儿回家乡,恰好一方也携子来访,我一时兴起,带着他们去登笔架山。
出了村庄,沿着小时候走过的土路到了山坡下面,却发现通往山顶的牛蹄路早已消失。草很长,树很密,也望不到巨石的影子。
我们折树枝,敲草而行。一路辗转前行,裤子已粘满草籽,笑语却没有中断。多像那年,那些人啊。只是,妹妹已嫁往河源,其他小伙伴,也早已各奔西东。
千寻不得孩时路,百转方登梦中山。只是感觉,那巨石,远没有记忆中的高大,而巨石下面,那些战争时期留下的堡垒还留着一两个,战壕却早已无处可寻。
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登石而望,纷纷赞叹不已。我向他们介绍着:那边,是田寮湖,是遮浪街道中心区,再远处,是大海;这边眼前的小村庄,先前可是个隐秘的地方,藏在大片森林里,不登此山不见村……
我不断地说着,像说着一个故事,也像说着一段往事。
他们认真地听着,树和石头,也在认真地听着。
时至中午,我们不舍而回。
风景再好,也是要回家的。是的,要回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