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天我会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呢?因为它们有相通之处。
首先,它们都能够让我心灵安静,其次还能让我联想到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待一些事物的看法会发生改变。
就说养花,以前,我就喜欢养点吊兰、芦荟这些不开花只长叶的植物。觉得开了的花儿有一种哗众取宠的味道,再加上花儿凋谢,让我眼睁睁看到生命陨落。所以,我不养这些开花的植物。而那些只长叶子不开花的绿色植物,每次看上去都能够让我产生力量。仿佛它那永恒的绿色,就像蒸蒸日上的生命一样。
可是自从去年秋天,我把楼下邻居扔掉的玻璃翠儿捡回家,栽在花盆子里。没想到,这个玻璃翠今早居然开花了。虽然这个红豆粒大的小花就那么一点点,但是它还是让我激动不已。花儿不在大小,只要它能够绽放。怒放的生命总是能够给生活增加亮点,花开了,生命会更热烈,更奔放;花儿凋谢了,我也不再觉得它是生命的陨落,而我觉得那是生命里应该有的休养生息。因为花儿凋谢,要么就是孕育果实,要么就是积蓄能量,争取更大力量的茁壮成长。所以今年我竟然喜欢上了这种开花的植物。你看,一个人对一种事物的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光是养花是这样的,就连读书也有这样的。
昨天在和林老师谈读书的时候,谈到了他五读《红楼梦》的故事。对于红楼梦,我知道的并不多,小时候对红楼梦有点了解,但是后来并没有把红楼梦通读,前几天又和孩子一起读了红楼梦的连环画。读到了晴雯之死,这段故事情节让我重新审视贾宝玉。原先就认为贾宝玉只是一个纨绔子弟,只会跟姑娘们打打闹闹,不务正业,一点都不喜欢他。可是,当我就在这几天和儿子读了晴雯之死后,我看到了一个新的贾宝玉,他对于女性的尊重,以及他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反对。因为晴雯是一个丫鬟,在她病后,被贾家人赶回家的时候,贾宝玉能够亲自偷偷去他们家探望,足以说明他平等待人,不分主仆,对女性的尊重和关爱。那是在封建社会,一个大少爷太少有的关爱,简直就是当时的珍品级的人物,稀世珍品。所以我说养花和读书,都会让我不断审视和改变。
还有那一盆长寿花和一盆瓜叶菊。今年除夕,才买的,寻思给新年增添一点儿新气象,可是到家,这两盆花就看着一天一天的不精神,那段时间花就像人一样,整个疫情都不敢生长似的,可就到了以前有所好转的时候,两盆紫花相继开放,顿时让我觉得阳光冲破了阴霾,鲜花洒满了大地,春天真的来了,一家人的心情都随之高涨起来,那几天我们一家4口早晚都要去,跟这两盆花打个招呼。睡觉之前我们会看一看瓜叶菊有几个花瓣张开了嘴。早晨起来我们一家人又会讨论,他们是否长大。有的时候,两个孩子还会在那里数一数花开了有几朵?这两盆子花着实给我们一家4口带来了很大的乐趣。花和当下的现实和疫情不自主地会联系起来。花随疫情发展而发展。
读书也是这样的我们一家人进行亲子共读之后,就像讨论花一样的讨论书里的人物。比如近几天我们读了《斯凯瑞的金色童年》。孩子们就会讨论。老大说他是毛美丽警官,有的时候又说他是金虫子。老二就说他是全能鼠小妹。把我们两个大人,一个叫做猪爸爸,一个叫做猪妈妈,俨然我们就是书中的人物,所以说养花和看书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更有趣味。
读书也能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读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我会看到那两个放鹅娃去学校参加传染病宣传知识学习,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会考虑到他一个人在岛上了20多年,啥都没有,光杆司令,那心里是和啥滋味,尤其是在封城最严的时候去读,感受颇深。
养花和读书真的很微妙,让人参悟人生,又映照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