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实在无事,刷了大火的《新闻女王》,就忽然回想起了十年前自己的新闻理想。
从小我的语文很好,尤其是写作,即便在知名高中,我其他成绩一塌糊涂,非常耻辱的排在年级最后几名的时候,我的作文依旧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读给大家听。
我记得那时,我最喜欢在车上放空的时光,我望着窗外,脑子里随便想起一个词,然后就像在大脑里开启了辩论会一样,无数个观点涌现,然后自己推翻自己,变革出新的观点。就是这样个无数无聊的发呆时光中,学生时代的我爱上了文字表达。
后来我读了很多周刊上的故事,发现比表达自己更有意思的就是描述别人的故事,那些个平平淡淡却动人心弦的细节让我着迷。再甚一步,我崇拜上了战地记者,我觉得女生做战地记者,冲在前线,记录最真实的故事,果敢、勇猛、不畏强权、不输异性,如果我能做这这样的职业就好了。
我能记起的,这些在18岁的我脑海中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巅峰了,巅峰之后就是人性的妥协,步步倒退。
大学专业虚荣的选了管理,哪怕研究生选了新闻,回国后面对国内新闻的严苛管理,我选择了企业里做个文字工作者,用我百分之五十的功力写写不痛不痒的报告调研,慢慢的,我就只有这一半功力了,却也足够,倒是舒服。
我曾经和另一位大树下乘凉的文字工作大哥聊起,他说国内新闻现状种种,所谓第三方中立,不如在政府企业你说什么我做什么,来的踏实,虽然聊天中,依旧能看到学生时代那个愤青的样子。
就这样,这些年我一直觉得自己的选择是理所应当,我有新闻理想,是环境迫使。直到最近我看了《新闻女王》,我忽然意识到,环境从来都是弱者的借口,真正的强者,有理想、有策略,敢牺牲,我输掉的不是20岁的一个选择,是人性的懦弱和懒惰。
我还记起了我硕士毕业论文,大型灾难报道中的伦理与修辞手法,我当时无比喜欢这个命题,我们要客观的看待事物,但是表达就要那么冷漠么?我们终究最宝贵的不是人性光辉么?
万事万物皆是如此,环境客观存在,是好是坏无异,只有人性的光芒才能真的照亮前路。
现在的我,依旧喜欢在脑子里放上正方反方两个小人,像以前一样他们打架,然后像以前不一样,他们和解,我开始想我的光辉是不是还可以以其他形式显现,然而我还没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