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元二年(前162年),文帝下诏说:“我不够明智,不能把恩德推广到远方,所以使境外有些国家不能安定和睦。四方边远地区的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境内的百姓辛勤劳苦不得休息,这两方面的过错,都是由于我的德行浅薄不能泽及远方。最近连续几年,匈奴都来祸害边地,杀死很多官吏百姓,守边的官兵又不能告谕匈奴我的想法,使我的德行更加浅薄。”
“这样长期结怨交战,天下各国将凭借什么各自安宁呢?现在我早起晚睡,为天下大事操劳,为亿万百姓忧虑,心里惶恐不安,不曾有一天忘记这件事情。所以我派出使者,去告诉匈奴我的想法。现在单于愿意回到友好相处的道路上来。考虑到国家的安宁,民众的福利。现在我们决定共同走到大道上,结下兄弟般的情谊,以保全全天下亿万百姓。因此,我决定与匈奴和亲,从今年开始。”
和亲政策的确给边境换来了和平,不过,这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后元六年(前158年)冬季,匈奴三万人入侵上郡,三万人入侵云中郡。文帝任命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驻扎在飞狐;任命苏意为将军,驻扎在句注;命令将军张武屯守北地;任命河东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扎在细柳;任命刘礼为将军,驻扎在霸上;命令徐厉驻扎在棘门。这六位将军只有一个任务:防备匈奴继续南下。有着这样的部署,匈奴自知讨不到便宜,几个月后,匈奴撤离。各路军队也跟着撤退。
纵观整个文帝时期,对于匈奴的态度都是以防御为主,集中全力发展国内经济。为了给国内发展营造安全的环境,不得不选择了和亲政策,通过将汉室公主远嫁匈奴来换取短暂的和平。这些汉室公主为了国家的和平,远离家乡。牺牲自己的幸福为大汉王朝换来和平,她们是英雄。两千年前的大汉子民感谢她们,两千之后的中华民族更应该佩服他们的无私与奉献。
她们都是巾帼英雄,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之光。
后元七年(前157年)六月,文帝驾崩于未央宫。文帝在驾崩时,颁布了一道遗诏。通过这个遗诏,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古时的皇帝驾崩之后对于后事的安排。从这个遗诏我们也可以看出文帝的节俭爱民。这也是为什么后代的文人骚客都推崇汉文帝,都将汉文帝统治的时代称为:“最光明的时代。”
遗诏说:“天下万物的萌发生长,没有不死亡的。死亡是天地之间的常理,是世间万物的生长规律,有什么值得过份悲哀的呢!当今时代,人们都好生恶死,死后要厚葬来败光家产,过度服丧来伤害身体,我认为很不可取。况且我德行浅薄,无法扶助百姓。现在去世了,又让人们过度服丧长期致哀,来遭受严寒酷暑的折磨,使别人家的父子为我悲哀,伤害长幼的心灵,减少他们的饮食,这样会使我的德行更加浅薄,我又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呢!”
“现在命令天下的官吏和百姓,命令下达后出门致哀三天,然后都脱去丧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饮酒、吃肉。不要发动民间的男女来宫中痛苦致哀。诏令布告天下,使天下人都明白我的心意。霸陵周围的山川都保持原样,不要有所改变。后宫夫人以下的嫔妃的遣散回家。”
文帝去世之后,郎中令张武征发长安附近士卒一万五千人,又征发内史士卒一万五千人,负责为文帝凿穴、挖土、填土。
六月,群臣都叩头为皇帝上尊号为孝文皇帝。当即,太子刘启在高庙即位,继承皇帝称号。史称汉景帝。
汉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公元前203年出生。公元前180年,刘恒在周勃,陈平的拥立下从代国来到长安,登基称帝。在位二十三年,于公元前157年在长乐宫去世,终年四十六岁。
文帝在位期间,宫室、景苑、狗马、服饰、车驾都没有增加过。有对百姓不便的禁令,就废止来便利百姓。文帝曾经想要修一个露台,召集工匠计算费用,需要花费一百金。文帝说:“一百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现在有先帝的宫室,还修建露台干什么呢?”
文帝在穿着上也非常节俭,文帝经常穿着粗丝衣服,就连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拖地的衣服,宫室的帷帐不准刺绣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表率。文帝修建霸陵,随葬品都用瓦器,不准使用金银装饰,不修建高大的坟丘。
为了使国家保持和平,有利于发展,文帝采取了韬光养晦的政策。尽量不发动战争,以此来保护百姓。南越王赵佗自立为帝,然而文帝却征召他的兄弟赐予爵位,用恩德来回报他,赵佗于是取消帝号,向汉朝称臣。汉朝与匈奴和亲,匈奴违背约定入境劫掠,然而文帝只是命令边塞加强守备,不出兵深入匈奴境内,以免烦扰百姓。
对于群臣,文帝也非常宽容。群臣之中如袁盎等人进谏言辞激烈,但文帝常常宽容的采纳他们的建议。群臣之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馈赠的金钱,被发现后,文帝就把宫中府库里面的金钱赏给他们,以此让他们羞愧,而不交给官吏治罪。
文帝在位期间致力于用道德教化臣民,因此四海之内殷实富足,礼仪道义盛行于世。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他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