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什么谈互联网+

互联网+的概念到目前仍如火如荼,但是其实做中国互联网的人都知道,概念暴热的时候是泡沫最大的时候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时候,但机会就放在那里,你不上也有人上,如果一味守着安全感那终究是做不成事的,特别是对于企业主体而言。这个社会的现实的就是少量的人聚集了大量的财富,无论他们凭借的是政策优势,过往的技术优势,还是垄断的壁垒,这样的格局凭借一个底层乃至精英都无法打破,除非你是统治阶层或富人阶层的一员,否则即使是精英也是如此。同时你要知道国家机器每个月比上一个月多发的货币M2貌似是13%左右,如果你的理财收益达不到货币放水的速度就相当于财富在缩水。但其实绝大多数人的收益都达不到这个数,那么这些放出来的水的流向要么走向房产,要么大多就会通过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方式流向这些科技概念的所在地,这些概念或许有时候在资本市场炒作不起来弄得满地鸡毛,那便还有下一个概念下一个泡沫。在很多人看来,灌水推高了房价,确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富人阶层凭借资金资源优势和对金融市场的玩弄,会把很大一部分水收到了房价上,但也不能否认如果没有这些放水,那么整个社会的资源可能不会发生流动,阶层也无法流动,没有底层出身的“精英”或“平民”能通过揽到这些放水中的其中一部分水而去做一些创新的事,去成为有资本和富人阶层对话的人,那么这样的局面又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吗?说真的,估计也没人很清楚,只是内心不会那么情愿。这也许就是概念与放水之间存在的必然性,举个例子说,像美联储停止放水不要QE4了,很多硅谷的独角兽比如说twitter、evernote等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中概股就要私有化回归战略新兴板了,听说央妈要放水啊哈。然后央妈说放水主要是救楼市,不搞战略新兴板了,各翘首以待的卒…

谈互联网+,首先再谈谈互联网,个人认为互联网最重要的特性有连接数急剧增多、传播速度急剧加快、数据生产和存储量急剧加大 ,但与硬件不同,互联网本身貌似不生产什么东西,但互联网因为具有了上术的一些特性,改变了传媒娱乐业(包含广告)、传统零售业、游戏产业、通信行业、服务业、还有正在发生变化的金融产业。但直至今天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业务模式还是广告、电商、游戏、秀场、彩票这一些,而这些业务模式更多的就是从消费端发起的,通过影响消费者的决策来形成最终的盈利,当然也有不盈利的,简称为to VC模式更好一些。

过去的互联网模式是通过对消费者施加决策影响来最终盈利的,这也是独领风骚十余年的用户模式,也就是一直很受欢迎的互联网思维。模式的特点就是通过一切有可能的运营手段把用户聚集起来再说,不管这些运营手段包括什么,可能是极致的用户体验、意见领袖带动,也有可能是美女、野兽、人身攻击等等,利润落地的问题有90%的概率是停留在商业计划书的ppt上,因为90%的创业公司是要消失的,这确实是浮躁,但也没什么不好的,因为这代表着流动性,虽然很多人对浮躁口诛笔伐,但浮躁是流动性高的必然表现。但在国内互联网经过了那么久的发展,可以说流量(用户注意力、消费者时间)越来越集中在几家大的互联网公司手中,流动性正在变差,这就是今天面临的问题。掌控用户和流量的互联网公司通过搭建平台、汇聚流量、打通生产端和消费端这样一种方式来盈利,成功了往往会躺在传统企业之上吸血。如我要吸线下餐馆的血,大众点评要收钱啊,我要吸酒店的血,携程要收钱啊,其他大户就更不必说了;为什么我能吸,因为我有用户,这是渠道,是互联网渠道,是传播速度最快、连接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渠道。问题在于如果一直是这样在消费渠道上搞营销、搞用户体验,生产真的能提上去吗?真的能够生产出比如在梅雨时节风扇一吹就干的面料并将价格降到普通面料一样吗?真的能够在我国也大面积开采页岩油气而不需要进口?真的能够送个卫星去火星吗?真的能实现我国农产品自产自足而不需要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进口国吗?当生产企业面临互联网平台设置的一道墙,选择去拥抱,就是构建自己的互联网渠道,去学习互联网思维,但花大把精力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却忘了企业最重要的使命是生产。如何在生产侧提高,才是未来的生存之道。对于生产者,只有重新定义稀缺,你才能拥有话语权,无论通过改进生产,还是形成垄断。南航及一些航空公司拒绝在去哪儿上卖机票可谓是一次利用垄断而制造的一次反击,明白了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也只有我有这款产品。

生产端的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就如20世纪60年代的航天航空、原子科技、石油科技大爆炸那样,而反观今天生产力的提高,各种网站、app、电子设备只能说是革命的技术在做一个市场推广的过程;消费端的革命更像一次普及或者推广。再举个简单的例子,福特有句名言,大意是在汽车发明之前,如果你问人们需要什么,答案是一匹更快的马。那如果从消费端革命的话,大概就是经过各种配种生产出更优良的马种,然后推广到全世界。而生产端的革命的结果就是那是一辆汽车。所谓的互联网+大概就是以销定产、用户参与生产、传感器控制全流程,数据指导生产和流动过程,减少损耗,降低管理及运输成本。平台在生产者及消费者之间塑造的那道墙也会逐渐出现裂痕,不然用户如何参与生产?

但在很多信息还存在严重不对称、成本与价格存在严重不对称的领域,消费端的领域的变革还会继续,就像电影票那样吧,最终价格会回归到成本附近而服务于更多的用户。比如说房子?

在从广州去长沙的高铁上,电视屏幕仍播放的是春节期间的广告,可谓是用户体验不好吧,但那又怎样,你又能不坐高铁吗?

刘造

2016-3-23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