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闲谈

晚饭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现代人对诗歌感兴趣的看起来不少,实际上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现代的中国诗歌起源于新文化运动,它是为了更贴近大众,以起到唤醒民众的目的。而不是象以前,诗词歌赋只在士大夫之间吟诵。所以,现代诗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是号角,是战鼓,是砥砺人奋进的旗子。所以,非常的直白,生怕普通民众听不懂。

后来,又引鉴了一些手法,包括国外的和古代的,这就出现了一些流派。很多诗人都以现实为根基去创作,涌现了很多动人的诗篇。

现代诗也传承了百年,发展到现在,随着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及文明建设越来越好,现代诗歌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广。但也不得不承认一个问题,现代诗与唐诗宋词比起来,还是逊色不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语言、文字、用词、格律等等,这是多方面的。

我很久以前也看过《现代派论 英美诗论》,外国诗人的作品也读了一些,比如:惠特曼、狄金森、莱蒙托夫、普希金等等。虽然也借鉴了一些手法进行习作,但总感觉不尽人意。有时,我也跟诗歌爱好者闲聊,确实,喜欢的人不少,但真正喜欢的还是唐诗宋词。

对现今诗歌的感觉,我总结了以下三条,就闲谈一二:

   1.看不懂。为什么说有些诗歌看不懂呢?因为有的诗歌是诗人写给自己看的,或者说是写给与他同一层次的人看的。不在同一个维度上,他的遣词用句肯定是不太容易读懂。而这种诗歌往往想要表达的内容又比较深刻,所以,字面上就流于晦涩。除非你去了解诗人的过往,深入他的内心,你才会读懂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又或者你有很高的审阅能力。

   2.似懂非懂,这种情况是诗人开始有意模仿,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其实,诗人自己想要表达的也许并不复杂,也有可能就是一句话或一个片段,又或者就是拍张照片的瞬间,但他所造成的意境却似是而非,专讲“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就是让读者自己去猜想,各人的经历不同,想象出的结果也是不太一样的。这就会让人读了后,似懂非懂。

3.看的太懂,这类诗歌让人一看就清楚,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或者是一次邂逅,一次说走就走的爱情,又或者是某件事引发的感悟等。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的显现。往往,诗中有那么一两句很精彩,让人不知不觉记忆深刻。就因为这精彩的一两句深化了诗歌的含义,让人回味无穷。

我比较喜欢第三类,但前两类,我也会去认真的去读。“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这是纵向的深度;“不知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横向的广度。所以,我们读诗,就要从深度和广度去涉猎,才能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