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看中一件上衣,很适合你,拍照片给你,你喜欢就买“
妈:“不要买,我有衣服,现在已经秋天了,穿不多了........”
爸:“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买什么买,又花钱!”
以上是我同父母的对话
循环往复......
呵呵......
从记事起到现在长大毕业出来工作,我家的经济状况就没有好过,在父母日常不停的抱怨倾诉中,每每让我认为,我家就要揭不开锅了,明天就要出去讨饭。中学时候,终日郁郁寡欢,纵然学习成绩不错,却无法弥补我生活中种种的不快乐。大学拼命读书拿高额奖学金,打工赚取生活费,申请国家助学金。已经将自己能做的都做了,但是在父母的话语中,依旧是“穷”。因为“穷”,我总是不能理直气壮的享受生活。每天疲于奔命摆脱“穷困”,穷困却如影随形。父母不自觉的诉苦抱怨,对我影响很大,包括现在的“消极人格“--终日抱怨生活,厌世悲观,见识短浅,特别特别的爱钱,生活的小心翼翼。
小时候根本无法辨识这种“情绪黑洞”的存在,父母会在你开心快乐的时候泼冷水,在他们眼中“享乐”是无耻的,生活舒适是罪过。生活巨大的舒服度应该是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比如工作稳定,买房,还完房贷,结婚生子。但是人生哪有尘埃落定的时候,尘归尘,土归土可能只有死亡吧。
直到上大学,直到工作,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有一定社会经验之后,才体会到原始家庭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深刻的明白,这辈子或许我会得到幸福,但是这种幸福可能也是别人眼中的幸福,我始终是无法感到幸福的。因为每得到一样东西,我会为得不到另外一件东西忧虑担心,一番殚精竭虑之后得到下一件东西,又会为另外一件东西忧虑操持。童年家庭富裕的不安全感,永远让我陷入无尽的惴惴不安中。
明白这些缺陷,在有一定经济基础之后,我也会暗示自己改变这种思维。童年的阴影在长大成人之后需要自己消解。比如昨日刚发生的这一幕,若是以前面对这种情况,我会选择听父母的,不消费。基于无数次听父母的却不开心,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了那件衣服。好不容易遇见适合自己喜欢的,不想错过,自己赚钱自己消费本身是一种能力,更何况这种消费满足喜欢,适合,需要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