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生于1986年因为我是二胎,属于超生,长辈说我父母从广东珠海逃至广西贵港才把我生下来,当时超生罚款3500元人民币,所以我只值3500元。时至今日也有亲友称我为三千五。
近段时间有不少朋友为了钱而烦恼,食不知其味,睡不能安寝,整天为钱而烦。知足是人生一樂,無為得天地自然。
事情总有可以解决的事,亦有不能解决的事,可以解决的事,为什么要烦恼了,不能解决的事烦恼有什么意义吗?
记得李碧华原名李白,是香港文坛才格高调的女作家。她不喜抛头露面,坚持不公开照片、身世、年龄,只潜心书写自己内心流淌而出的故事。同时,李碧华又把人生相当看得通透。她对快乐人生的定义是:“七成饱,三分醉,十足收成。过上等生活、付中等劳力,享下等情欲。”真实又随性。这个亦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弘一法师语: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对于弘一法师的一生,他的弟子丰子恺先生的评价一语见地:人生好比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最高层是灵魂生活。
一般的人都住在第一层楼里面,有些人会爬上第二层楼,或玩玩就走,或久居里面,而只有极少数的人脚力很大,对前面二层楼都不满足,还要爬到最高一层楼生活,因为他要把人生活到极致。弘一法师曾言人生追求有三个层次
一为物质
二为精神
三为宗教
物质充足的基础上进而追求精神,在精神世界的满足上,进而寻求宗教之能量,以度化众生,简而言之,言而简之,一切惟心造,一切亦惟心悟。悟之从心从我,世上有几人能理解他人的心?
可能是我追求的心善,希望在有限之生命里尽量之帮助他人,而帮助他人需要自身拥有能力,那只有不断之修炼自我,强大自身。如明人陈继儒所著《小窗幽记》中有记一句话:“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先成为君子有能力了,過见痴迷之人才能提醒过失。佛教中般若译为智慧,佛教中梵语的译音。或译为“波若”,意译“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
般若这个智慧包含五种
一为实相般若
二为境界般若
三为文字般若
四为方便般若
五为眷属般若
这五种之内涵为金刚般若。
提醒一下:
所谓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所谓根本的智慧,也只是一代名,现在的观念来讲就是超一般的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这需要心悟与身心皆投入之智慧。
先生常言“传真一句话,一切惟心悟。”
佛家常说“不可说,说不得。”
弘一法师就是这样的人,他在有限的人生里把艺术做到了极致,把自己也活到了极致,实现了生命存在的深度和审美的深度。他走过了灵与肉之间的广袤沙漠,一个穿过了俗世羁绊和精神炼狱的人,自然会看见他人看不见的风光。
我一个月工资3000元人民币,但活的很逍遥自在,该工作时工作,该看书时看书,该写字时写字,该喝茶时喝茶,该学习时学习,该习武时习武,遇事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量力而行,余力助人,人贵自知,不茫若失,该忙便忙,下午两点半到了,又上班去了。
朋友啊朋友,听我一句话,千万千万不要再为金钱的事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