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是不走寻常路的野路子打法,在不确定性剧增的时代,因为不拘一格和天马行空好像可以获取一些优势,加上抓住几次国家发展的机遇,所以一度颇为推崇“读书无用论”,当然,在阅历渐丰、见识足够之后,如今是坚定的学历至上者,甚至有些偏执的再为孩子铺就通往名校的教育路线。
虽然民间都津津乐道于那些学历不高但成就极大的故事,往深里讲,草根逆袭是整个社会的内心诉求,甚至是社会稳定的希望,中国过去能有如此奇迹的发展,正是因为草长莺飞、机会遍地,权贵和草根在改革大势前有相对公平的起跑线,所以伴随着国运,有数不清的财富神话,而现在的中产可以说是整个阶级的跃迁,低垂的果实让无数人有“读书没什么用”的错觉,事实上,发展到今天,低垂的果实已经被采摘干净,有的人被时代大潮淘汰,有的人完成了阶层的跃迁,少数人在时代更迭中不停进化,成为引领者和弄潮儿,一轮一轮的淘汰后,代表时代和趋势的群体已经是思想开放、足够包容、自学能力极强的人,学习不仅有用,而且会成为保持竞争力的标准。
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说“读书无用”的人都是觉得能有成绩完全是自己天赋异禀、英明神武,他们按自己以为的一套在新时代行事,从来不会思考背后的深层原因,可能是国运、趋势和技术的叠加,这样的如果不转变,被时代淘汰只是时间问题。以我自己为例,人笨所以并不是按部就班的考学打工路线,后来走的挺快,过得也还不错,在思想还没转变过来之前,是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获取财富,还以为全靠自己打拼肯吃苦以及玄之又玄的好运气,但事实上,我虽然是以实战为主,在有了相当积累之后才读的大学,但就读的高校也是全澳排名前十的名校,接受的是科班的金融学教育,绝对不是也不能说是“不读书”的成功案例,这是基础,有没有正规学术训练,对世界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我虽然是学渣,但通过曲线还是赶上了高等教育的车,某种程度上,海外大学的宽进严出还帮我弥补了一下之前落下太多的学术教育。
某种程度上,学术教育是训练一种方法论或者模型思维,就像芒格说的格栅理论,人应该致力于构建高阶模型,这些思维模型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中,仅靠一种模型都无法应对复杂的世界,更何况是自以为是的盲目,而善于学习的人最大优势正是学习本身,他们往往单纯的把学习视做最大的乐趣,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和探求欲。这次上山相聚的朋友们给我多方位的启发,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习,他们每个人都受过良好的、系统的教育,而且把学习当做最快乐的事情,再想想我的整个朋友圈,不论此前学历如何,如今莫不是孜孜渴求知识,我仔细观察众人习惯,牛人把求知内化成食色一样的生理本能,我甚至认为,牛人全方位的牛,正是在学习补足一个又一个思维模型,在实践中融汇成智慧。他们特别注意总结,这次聚会一位朋友给出一个极精彩的概念:提纯,你得不停的演绎、推理、求证,剔除杂质,确保模型的逻辑严谨、简洁漂亮。
你做成了一些事,可真的直到到底是什么原因吗?能把成功的经验复制并形成持续性的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