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一:孩子碰到了头,眼泪在眼睛里打转。
你也许会说:“碰到了吗?没事,没那么娇贵。”
孩子沉默不语,憋回眼泪,默默不高兴的打开平板电脑看电视。
学了心理学你会说:“碰到头了,好痛是不是?”
“来,妈妈给你吹一吹,亲一亲。”
边抚摸孩子的头,边轻吻被撞到的地方:“好点了吗?”
孩子瞬间笑了,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情境二:孩子被外公批评,伤心得哭了。
你也许会说:“哭什么哭!外公说的话都记下了吧?外公可是为你好!”
如果孩子继续哭,你也许还会变脸,骂孩子没出息,或者把他拉外面去哭,或者自己走开不理孩子,或者抛下孩子一个人在原地,直到他边哭边追你,或者直到他因为害怕被你抛弃而憋回眼泪。
学了心理学你会蹲下身子说:“宝贝,外公这样说你,你真的好伤心哦。”
“你不想外公这样说你是吗?”
孩子听完你的话,会趴在你的肩膀上,尽情的把所有的委屈都哭出来。
等孩子情绪宣泄完了,你询问孩子:“关于刚才这件事情,你觉得外公怎么说你会更愿意听呢?”
孩子想了一会回答道:“我想要外公不要打断我和妈妈说话,等我们说完了他再说,然后说一遍就可以了,不要总说。”
“好的,那我们一会去跟外公商量一下,看他同意这样做吗,好不好?”
“好的。”孩子继续开心的和你玩起来。
情境三:孩子下公交车没睡醒,哭闹。
你也许会很不耐烦地说:“都这么大了,哭什么哭!小班的孩子都不会像你这样哭!有话好好说!”
孩子哭得更凶了,你也变得更加烦躁:“给我把嘴闭住!你敢再哭一声试试!”
孩子被吓得瑟瑟发抖,停下了哭声,或者继续抽泣着,你忍无可忍,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给我马上闭嘴!不然我就把给你新买的玩具(衣服)扔了。”
孩子瞅了瞅他新买的玩具,你把玩具递给他:“给,别哭了,这样才乖嘛。”
孩子抱着玩具心不在焉的玩着。
学了心理学你会抱起孩子:“看来宝宝真的没有睡醒呀,好瞌睡啊,可是天气这么热,你这么大了,妈妈抱不了太远,怎么办呢?”
孩子继续哭闹:“我要睡觉……”
“你真的好想睡觉啊,妈妈也好想让你睡,那怎么办才好呢?”你会回应。
“你别说了,我要睡觉……”孩子继续说。
“好想让你睡个好觉呀,可我实在抱不动了,怎么办呢?”你会接着回答。
“妈妈,你背着我可以吗?”孩子问。
“那我们试试吧。”你会回答她。
边背着孩子边和她说话,让她慢慢清醒过来,背了几分钟,你会问孩子:“我实在背不动了,宝贝,你可以自己下来走走吗?”
“好的,妈妈。”孩子高兴的回应。
“我手里的东西好重哦,可以帮我提一点吗?”你可以问孩子。
“好的,我来帮你提。”孩子兴高采烈地接过你手里所有的东西,“妈妈,这下你舒服了吧?”
“嗯,太舒服了,谢谢宝贝。”
你和孩子有说有笑的回家去。
有人会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孩子不开心你任由她哭,就是惯着她,在学校,在社会可没有人喜欢一个爱哭的人,你这样任由她哭闹是在害她,要让她学会用语言平静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
对于以上的质疑,我想说:
首先,你不是学校,也不是社会,你和孩子是一家人,你是孩子最信任和亲近的父母,如果你都不能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爱孩子,让孩子以后怎么爱自己?
其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最重要的老师不假,可父母首先要教会孩子的是爱和自我接纳,而不是自我压抑和否定。
然后,在情绪激动的时候,用语言平静的表达自己得情绪和需要,很多父母都做不到,又为什么非要强求孩子必须做到呢?
最后,在孩子处在问题区的时候,没有什么比积极倾听更重要和有效的了。
所以,学了心理学怎么让你的孩子宠而不坏,其实就两点:宠(关照)孩子的情绪和需要,也对自己的情绪和需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