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和“知”处于不平等的状态,就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决策时得出偏差的结论。
“认”是经历、体验、实践、感受等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对事物的认识;“知”是知识、经验,一切可以用文字表达和传递信息的内容,都是“知”。
“认”是具象的“知”,“知”是抽象的“认”。
古人看到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但他们并不知道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这就是“认而不知”。
小时候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却无法透彻地理解和领会课文要表达的意思。这就是“知而不认”。
认知不对等,会让人在沟通、理解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比如生活在内地的却从未亲临过海边的人,他们虽然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因为在电视上见过,在文字中也感受过,但却无法身临其境地体会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无法闻到海风中夹杂的一丝腥味,无法觉察到赤裸的脚底触摸细软的沙滩时那一份充实。
同样,很多年轻人对战争感兴趣,甚至是兴奋,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战争就是游戏画面中的枪击场景,是电视新闻上的火光冲天,他们无法真正体会到子弹从耳边飞过的危险,无法感受到炮弹落地掀起的气浪能把人吹上天的恐惧。只有从一个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的嘴里,才能读出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古人说“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凡夫不可语道”,即是此理。
有句话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得再多都是抽象的概念,都是在我们各自经历的范围内投射在大脑中的影像。比如一个没见过八角桌的人,你跟他说桌子,他的大脑里显现的画面就是他家的四角桌,他根本想不到还有八角桌。
所以认知高的人才能够收割认知低的人,认知的局限性决定了一个人的财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