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Isha的一篇文章,《痛苦真的来源于执着吗》。
萨古鲁提到了几个问题,关于投入、执着、纠缠、平衡和超脱。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佛家的理解都是,要超脱,或者说放下凡俗的生活,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达到佛家所说的涅槃,或者说到达彼岸。
西游记中对此的描绘则更加容易理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我们印象中的佛门弟子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尘世中解脱,而之所以无法解脱,就是因为我们对尘世怀有难以割舍的执着。
但是萨古鲁的解释却出人意料,在他看来,这种对于执着与超脱的理解完全错了。
想要真正地活明白(也就是开悟),需要的不是超脱于尘世之外,而是投入地生活,完全投入尘世之中。
只有全然地投入到生活之中,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世界的真谛乃至一切的真谛。
真理与天堂不在尘世之外,就在万物之中。
这种说法,和我们的印象大相径庭。
萨古鲁的解释是,我们之所以想要“超脱”,是因为我们害怕痛苦,我们以为生活是痛苦的根源,摆脱了尘世的生活,也就摆脱了痛苦。
但是这种想法错了,生活既可以是痛苦之源,也可以是幸福之源,问题不在于生活本身,而是我们如何对待生活。
正确的方式,不是逃离生活,寻求解脱,而是投入地生活。
我们之所以会在生活中感受到痛苦想要逃离,是因为我们一旦投入,就容易纠缠其中,因为我们的投入是有分别性的。
不是能够完全理解大师的话,不过感觉其中某些关节和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谋而合。
传统文化推崇中庸 ,就是说于生活中要保持中正平和地状态,不偏激不偏倚。
王阳明举过一个例子,院子中有杂草,挡住了进出的路,只要除去挡住路的杂草即可。如果因为被挡住路,而对杂草心生厌恶甚至仇恨,不拔尽每一株草誓不罢休,就是失去了中和,是我们该避免的。
王阳明讲,我们随着事物的发生,要自然而然地产生情绪,但是情绪要合乎自然,不可过悲过喜,这和大师说的不纠缠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既要认真地生活,同时又不可迷失于大脑编织的谎言和幻境中,还要慢慢体会……
最后,放上大师的几句原话,有缘者自悟之。
如果没有投入,就没有生命,只有投入,才能了解生命。
人们说着超然,是因为害怕痛苦。之所以对痛苦有恐惧,是因为他们一投入,就纠缠其中。
纠缠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你的投入是有分别性的。
如果你的投入是无分别的,就会发现你的投入没有纠缠。如果你区别对待,就会纠缠其中。问题在于区别对待,而不在于投入。